第15章
关灯
小
中
大
饭毕,众姐妹在堂屋品茶消食,沈素秋往袖子里塞了块枣糕,她想喂猫。
细心的她很快发现,今天的午饭不同往日,主要有两点: 一是鲜少露面的三房雪樵规规矩矩地出现在了饭桌上,她明明是可以在自己屋里单独开小灶的。
二是四房的温灵不见了,直到饭后享用完酽茶,也没看见她的袅娜身影。
沈素秋不敢多问,在邱府,少言少做是上策。
可能是还在为上次打丫鬟的事被关着,这就对了,细算日子,她的确还没到该放出来的日子。
喝完茶她去了趟下人房,借着护送有功的名头,将那块枣糕赏赐给了毛五。
沈素秋不傻,当然知道懂得避嫌,不能堂而皇之地把东西交给周铁生。
毛五是他师父,平日最爱惜他这个徒弟。
赏给毛五等于赏给周铁生。
她没忘哥哥奉劝自己不能逾矩的话。
这厢男人刚吃完午饭,正在牛窝打盹儿。
下人房的午饭是半根黄瓜和二两白米,周铁生想,管他娘的呢,有的吃就不错了,这可比发了霉的青稞饼好多了,当然,再好吃也没某人投喂的那半个土鸡蛋可口。
周铁生昨天一晚上都梦着那个蛋。
晨起他想,真是个像水煮蛋一样呲溜的女人。
第9章第九捧麦“六房,你来掌刑。
” 日子一晃而过,很快来到五五阳泰交汇之日。
晨间用饭时,大太太如芸在饭桌上让管家爷代自己宣读了老爷新寄来的信。
信中提及他返秦途中的所见所闻:东三省的战火已经烧到关外,关中暴.乱疫疠滋漫,关内流民失所、纲常废弛。
邱守成将这一切归结于愚民自身,假之他们每年如数上缴公粮佃资,又岂能撼怒天颜?大旱三年? 旱情催发战乱、饥荒和瘟疫,致使人伦颠倒,礼崩乐坏。
如今景象,便是他们自作自受。
如果能够勤加弥补,在原本粮库亏空上再额外添上三成贡米、四成家畜,那么或许可以感动上天,将自己释出水火。
沈素秋听不得这样的专断言行,却无力反驳。
邱家为走粮大户,几乎和西南商会垄断了辞水县近是三分之二的民用粮草。
府中财政卷帙浩繁,每年秋收前后,光盘账先生就有五六十位。
做账半月打底,两班人马,昼夜不迭,每年账本捋码出的高度足以比肩一位成年男子。
但这两年因为旱情,“成年男人”也缩水到了胸线,再到腰线,再到大腿根,邱老太爷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毙,挺着一身老病残躯,亲自去湘西进米,同时也在信末对太太们严加叮嘱:务必替自己盯紧底下那些佃户,催促生产,确保秋后能够足量上缴。
这些事情原不干这些姨太太们的事,但人活在世,总要张嘴吃饭。
这些女人当然明白,自己和邱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邱府倒台,她们这些常年娇生惯养的富贵太太哪有能力自力更生。
除了本就出身佃户的沈素秋,精于翻耕耙耱,或许能够勉强养活自己外。
其余几房,要么是像大太太如芸一样,出自晚清勋贵的世家小姐,要么是如二太太凤霞般的富商之女,再不济,也
细心的她很快发现,今天的午饭不同往日,主要有两点: 一是鲜少露面的三房雪樵规规矩矩地出现在了饭桌上,她明明是可以在自己屋里单独开小灶的。
二是四房的温灵不见了,直到饭后享用完酽茶,也没看见她的袅娜身影。
沈素秋不敢多问,在邱府,少言少做是上策。
可能是还在为上次打丫鬟的事被关着,这就对了,细算日子,她的确还没到该放出来的日子。
喝完茶她去了趟下人房,借着护送有功的名头,将那块枣糕赏赐给了毛五。
沈素秋不傻,当然知道懂得避嫌,不能堂而皇之地把东西交给周铁生。
毛五是他师父,平日最爱惜他这个徒弟。
赏给毛五等于赏给周铁生。
她没忘哥哥奉劝自己不能逾矩的话。
这厢男人刚吃完午饭,正在牛窝打盹儿。
下人房的午饭是半根黄瓜和二两白米,周铁生想,管他娘的呢,有的吃就不错了,这可比发了霉的青稞饼好多了,当然,再好吃也没某人投喂的那半个土鸡蛋可口。
周铁生昨天一晚上都梦着那个蛋。
晨起他想,真是个像水煮蛋一样呲溜的女人。
第9章第九捧麦“六房,你来掌刑。
” 日子一晃而过,很快来到五五阳泰交汇之日。
晨间用饭时,大太太如芸在饭桌上让管家爷代自己宣读了老爷新寄来的信。
信中提及他返秦途中的所见所闻:东三省的战火已经烧到关外,关中暴.乱疫疠滋漫,关内流民失所、纲常废弛。
邱守成将这一切归结于愚民自身,假之他们每年如数上缴公粮佃资,又岂能撼怒天颜?大旱三年? 旱情催发战乱、饥荒和瘟疫,致使人伦颠倒,礼崩乐坏。
如今景象,便是他们自作自受。
如果能够勤加弥补,在原本粮库亏空上再额外添上三成贡米、四成家畜,那么或许可以感动上天,将自己释出水火。
沈素秋听不得这样的专断言行,却无力反驳。
邱家为走粮大户,几乎和西南商会垄断了辞水县近是三分之二的民用粮草。
府中财政卷帙浩繁,每年秋收前后,光盘账先生就有五六十位。
做账半月打底,两班人马,昼夜不迭,每年账本捋码出的高度足以比肩一位成年男子。
但这两年因为旱情,“成年男人”也缩水到了胸线,再到腰线,再到大腿根,邱老太爷自然也不能坐以待毙,挺着一身老病残躯,亲自去湘西进米,同时也在信末对太太们严加叮嘱:务必替自己盯紧底下那些佃户,催促生产,确保秋后能够足量上缴。
这些事情原不干这些姨太太们的事,但人活在世,总要张嘴吃饭。
这些女人当然明白,自己和邱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邱府倒台,她们这些常年娇生惯养的富贵太太哪有能力自力更生。
除了本就出身佃户的沈素秋,精于翻耕耙耱,或许能够勉强养活自己外。
其余几房,要么是像大太太如芸一样,出自晚清勋贵的世家小姐,要么是如二太太凤霞般的富商之女,再不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