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亲手摘桃,姜维夜袭
关灯
小
中
大
地垂至胸前。
面庞上沟壑纵横,颧骨因年迈而愈发凸出,但那双异于常人的碧色眼瞳依然炯炯有神,在深陷的眼窝中如两汪幽潭,时而闪过鹰隼般的锐利。
身形已见佝偻,裹在厚重的绛色锦袍中,唯有扶案而坐时,那猛然挺直的腰背还能窥见几分昔日的龙虎之姿。
右手常年握着的那柄古锭刀早已换成象牙杖,枯瘦的手背上青筋盘错如老树根节。
每当群臣进谏时,他会用杖头轻叩地面,玉珏相击的清脆声响在建业宫大殿里回荡——这是垂暮的江东之虎,留给世人最后的威严。
孙权常居于建业宫(又称“太初宫”)中理政议事。
这座吴国核心宫殿群,虽不及后世金陵帝苑的恢弘,却自有一番江东霸主的雄浑气象。
宫殿依钟山余脉而建,黑瓦朱柱的殿宇在长江水汽中显得格外沉郁。
正殿前的青铜朱雀昂首展翅,羽翼上还残留着赤乌年间的雨痕。
孙权惯常坐在西厅的虎皮茵席上,身后屏风绘着当年赤壁大战的烽火图,斑驳的墨色里隐约可见周郎麾下的艨艟斗舰。
议事时,他总斜倚着鎏金凭几,衰老的身躯陷在织锦堆里,唯有案头那方刻着“讨逆将军印”的旧印匣,透露着这位老者与孙策共有的峥嵘岁月。
殿角铜雀衔环灯昼夜不熄,跳动的火光在那双碧眼中投下变幻的阴影,仿佛仍在权衡是否要再与北方的曹氏一较高下。
每当江风穿过殿廊,檐角的铁马便会发出铮鸣,与这位暮年霸主手中象牙杖叩地的声响混在一处——建业宫的每一块砖石,都浸透了东吴四十年的霸业沧桑。
蜀汉延熙十二年秋·陇西 祁山的夜,正被千万支火把烧得通红。
更深露重,万籁俱寂。
岐山在夜色中如一头蛰伏的巨兽,山脊起伏的轮廓被月光勾勒得森然冷硬。
山谷间雾气弥漫,时而翻涌如浪,时而凝滞如纱,将山道、营垒尽数吞没。
偶有夜枭啼鸣,声音刺破寂静,又迅速被无边的黑暗吞
面庞上沟壑纵横,颧骨因年迈而愈发凸出,但那双异于常人的碧色眼瞳依然炯炯有神,在深陷的眼窝中如两汪幽潭,时而闪过鹰隼般的锐利。
身形已见佝偻,裹在厚重的绛色锦袍中,唯有扶案而坐时,那猛然挺直的腰背还能窥见几分昔日的龙虎之姿。
右手常年握着的那柄古锭刀早已换成象牙杖,枯瘦的手背上青筋盘错如老树根节。
每当群臣进谏时,他会用杖头轻叩地面,玉珏相击的清脆声响在建业宫大殿里回荡——这是垂暮的江东之虎,留给世人最后的威严。
孙权常居于建业宫(又称“太初宫”)中理政议事。
这座吴国核心宫殿群,虽不及后世金陵帝苑的恢弘,却自有一番江东霸主的雄浑气象。
宫殿依钟山余脉而建,黑瓦朱柱的殿宇在长江水汽中显得格外沉郁。
正殿前的青铜朱雀昂首展翅,羽翼上还残留着赤乌年间的雨痕。
孙权惯常坐在西厅的虎皮茵席上,身后屏风绘着当年赤壁大战的烽火图,斑驳的墨色里隐约可见周郎麾下的艨艟斗舰。
议事时,他总斜倚着鎏金凭几,衰老的身躯陷在织锦堆里,唯有案头那方刻着“讨逆将军印”的旧印匣,透露着这位老者与孙策共有的峥嵘岁月。
殿角铜雀衔环灯昼夜不熄,跳动的火光在那双碧眼中投下变幻的阴影,仿佛仍在权衡是否要再与北方的曹氏一较高下。
每当江风穿过殿廊,檐角的铁马便会发出铮鸣,与这位暮年霸主手中象牙杖叩地的声响混在一处——建业宫的每一块砖石,都浸透了东吴四十年的霸业沧桑。
蜀汉延熙十二年秋·陇西 祁山的夜,正被千万支火把烧得通红。
更深露重,万籁俱寂。
岐山在夜色中如一头蛰伏的巨兽,山脊起伏的轮廓被月光勾勒得森然冷硬。
山谷间雾气弥漫,时而翻涌如浪,时而凝滞如纱,将山道、营垒尽数吞没。
偶有夜枭啼鸣,声音刺破寂静,又迅速被无边的黑暗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