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灭国大战

关灯
    朱政毫无惧色,只是一沉眸,随即迅速拔出腰间那把老朱临别时所赐的战刀。

     在众人愤恨的目光中,他高举战刀,高声喊道:"大明男儿,随我跃马横刀,跨海出击! 为我大明,为我黎民,雪此耻辱! 若有人敢以兵刃欺我,必斩! 令倭国三岛血流成河!" "杀!杀!杀!" 三军将士热血沸腾,双眼炽热。

     他们高举长枪,怒吼咆哮! "上天护佑大明!大明必胜!" 朱政再次挥刀呐喊。

     "上天护佑大明!大明必胜!" 三军将士齐声高呼,声音震天动地,令人胆寒! 千军万马之中, 朱政收刀正立,随后目光坚定,挥手示意。

     "出发!登船!向东方进发!" 三军将士举枪齐呼:"向东!向东!" 稍作整顿之后, 朱政一刻也不耽搁,直接率领早已操练好的五万精锐, 登上了五艘名为“大明洪武号”的巨大铁船。

     当然,五艘船无法容纳全部士兵,还有另外五艘木质战船作为补充。

     这也是无奈之举。

     一年时间,也只能造出五艘这样的巨舰! 不过,朱政对此已相当满意。

     很快,在所有人准备完毕登船后,整装待发。

     一声令下,十艘巨舰缓缓离岸,浩浩荡荡朝海中进发,拉开了一场灭国大战的序幕。

     船刚起程,朱政忽然心中一动,驻足甲板,回首眺望。

    远处城墙上,隐约可见一道挺拔身影正凝视着他,那便是祖父老朱。

    身旁陪伴的,还有太子朱标。

     朱政深深呼吸,向二人挥手告别,毅然转身不再回头。

     城头之上,年逾六十的朱元璋虽已看不清孙子的模样,仍努力张望,满是不舍。

    当看到朱政挥手时,老泪纵横,也挥手回应:“去吧,好孩子。

    即便我全力扶持,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闯出一番天地。

    唯有用自己的实力赢得军心,才能稳固江山。

    别让我失望……” 许久后,朱元璋才回过神来,对仍在凝视的朱标说道:“时间够多了,你考虑得怎么样?” 朱标一时没反应过来,朱元璋严肃地再次问起对册立朱麟为皇太孙的看法。

    朱标明白后立即表态支持,朱元璋听罢欣慰大笑,夸他是个好儿子。

    朱标心中虽有微词,但面上还是恭敬回应。

     他的视线再次落在那渐渐远去、最终隐没于天际线的战船,以及朱政的背影上。

    心中默默想着,自己的儿子正在为大明征战异域,在战场之上挥刀拼杀! 身为父亲,怎能有丝毫懈怠?若等到朱政归来,自己又该如何面对? 想到这些,朱标不由得回忆起之前与朱政交谈的情景。

    那时,他们畅谈大明的未来规划,展望开疆拓土的宏图伟业,以及士农工商并举的国策。

     他还想起了自己决心要促成的迁都大事。

     此刻,朱标忽然开口说道: “父皇,之前我提到的大明未来必须解决土地问题,并且要开拓疆域。

    当时您也非常认可我的想法。

    既然如此,为了大明长久稳固,儿臣认为,那一度搁置的迁都事宜,应当重新提起。

    ” 皇帝听后,略作沉吟,点了点头。

     其实,他早有迁都之意,也与朱标商议过此事。

    只是后来被其他事务耽误了,一时未能着手。

     对于朱政提出的各项决策,皇帝亦十分认同。

     于是,此刻并无异议,他问:“你有何计划?可以选定地点?” “西安府!”朱标毫不犹豫地答道。

     显然,他早已有所考虑。

     他严肃地说:“自古以来,偏居一隅之地难以兼顾南北疆域。

    所以多数会选择南北交界处,这样更利于统治全国。

    父皇原本想迁都凤阳,但凤阳虽是我们的发祥之地,却与应天府一样,地理位置不佳!而且如今我们控制力较弱的区域在北方,为强化这一块,新都应选在更靠北的位置。

    因此,北平府、开封府、西安府、洛阳府等地比应天府更为适宜。

    经过反复权衡,儿臣认为西安府是最佳选择。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龙盘虎踞,统领南北易如反掌!” 朱标又补充道: “这不过是儿臣初步的想法。

    迁都关乎百年大计,究竟是否定在西安府,儿臣认为不必急于决断!完全可以拿到朝堂上商讨一番。

    如果可行,届时儿臣亲自前往西安府实地考察后再作定论也不迟!” “嗯……西安府,可以!先让文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