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蛟龙蓝图

关灯
    技术水平和前瞻性,远远超出了他们之前的认知。

     很多他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技术瓶颈,在这里似乎都找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周总……这份报告,是您……”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总工,声音都有些颤抖地问道。

     周离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抛砖引玉而已。

     关键还是要靠各位专家来完善和实现。

    ” 他将系统的功劳轻描淡写地归于自己,没有一点愧疚。

     有了这份“神级”报告作为基础,会议的氛围立刻变得不同。

     之前的质疑和犹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热烈的技术讨论和对未来的憧憬。

     大家围绕着报告中的方案,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

     “资金方面,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

    ” 周离适时地抛出了另一个重磅炸弹。

     “我已经初步联系了几家有实力的投资机构,他们对我们的项目非常感兴趣。

     同时,我也会向集团总部和国家相关部委申请专项资金支持。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方案足够先进,足够有说服力,钱,不会是最大的问题。

    ” 这番话,无疑给在场的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如果资金问题能够解决,技术方案又如此诱人,那还有什么理由不放手一搏呢?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

     当众人拖着疲惫且兴奋的身体离开会议室时,他们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干劲。

     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总经理,是认真的。

     他不仅有想法,有魄力,更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的日子,周离展现出了惊人的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他一方面亲自带队,与技术部门的核心骨干一起,夜以继日地完善挖泥船的设计方案,解决各种技术难题。

     另一方面,他频繁地往返于海口、北京和国内几个重要的造船基地之间。

     在北京,他凭借系统赋予的身份和那份极具说服力的项目报告,成功争取到了华夏交建集团总部高层的认可和支持。

     集团不仅同意给予资金上的倾斜,还协调了旗下最顶尖的设计院和研究院所,全力配合沙省航务公司的项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他也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与国家相关部委建立了联系, 将这个项目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装备的高度,为后续申请专项补贴和政策支持铺平了道路。

     在各大造船基地,他则像一个精明的商人,与国内几家实力最强的船厂进行谈判。

     他既要确保建造质量和技术要求,又要尽可能地压低成本,争取最有利的合作条件。

     他的专业素养和谈判技巧,让那些见惯了大场面的船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