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关灯
    宋绍林看着姜桃的侧脸,她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在宋绍林看来,沈家虽然有做错的地方,可是丞相毕竟是真才实学,他走到今天,也是有能力的,于是,宋绍林试着开口,“县主,你可能不知道,六年前,西南那边出现了大量的土匪,不少百姓流离失所,当时,朝堂动荡,边疆也在和匈奴对峙,西南水司加上土匪,大梁眼看就要沉沦,是丞相挺身而出,当时皇上让他选择,是去边疆,还是去西南,他挑了西南。

    ” 宋绍林道:“我当时还不是大理寺的人,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哪怕是朝堂上,也是站在角落,我还记得那时候,只有丞相站出来,说要把土匪赶出去,要让大梁的西南边境,安然无恙,后来,丞相真的去了前线,西南的情况很不好,是丞相凭借一己之力,把整个局势扭转,当时的绥远候,还妄图想要利用土匪来闹事,却不曾想,把自己的这几年,也搭进去了。

    ” 姜桃眼眸微微眯上,宋景衍道:“宋大人说的没有错,丞相确实是立了大功,同时,皇上为了嘉奖,赐他一道圣旨,日后,不管他做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免除一死,桃儿,你就能知道,当时的西南边境,是皇上的心腹大患。

    ” 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不少人都步履匆匆的回家,远远看去,刘家村的炊烟,没有几家升起,而石家沟的炊烟,却冉冉上升,渲染了一副很美的乡村图画。

     姜桃脸色淡淡的,“你们说的土匪,肯定是倭寇和当地的流民组织起来的吧,而当时,绥远候就算是有异心,也不可能成事,丞相出去,也不知道是真的平乱,还是要和别人,有什么几年之约,谁知道呢,反正,这样的人,依靠娘家起势,没有男人风骨的人,可没有那么纯洁。

    ” 姜桃低头看着地上的泥土,那是一种纯正的,走一步就踩着泥巴的路,道路两旁都是一些杂草,没有人关照,自生自灭。

     “不过,也有可能是你们所说的那样,可是丞相,本来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也该为皇上分忧,他做的事情,都是应该的,总不能因为他做的事情,就免除他所有做的坏事,刘家村的情况,宋大人看在眼里,当时皇上安排的,最后都落到了九门提督这里,可是我看九门提督,连个派人调查的影子都没有,若是能让宋大人介入,还能好些。

    ” 姜桃看着宋绍林,“你仔细瞧瞧,这个时候了,多少人还在外面坐着?他们身上穿的衣服,手上的疤痕,以及他们脸上的神色,你觉得,这是一个距离都城,应该有的百姓,存在的神色吗?” 姜桃说的没有错,刘家村的人,面黄肌瘦,有一个老者,如今太阳落山,还在拿着锄头干活,春季了,都在翻地,可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佝偻着背部,脸颊上的骨头只有一层皮包着,颧骨高高隆起,面无表情的干着庄稼活。

     他旁边还坐着一个几岁的孩子,同样瘦得可怜,老人时不时的看一眼孩子,满眼都是悲伤,还有剩下的麻木。

     “宋大人,这样的生活,可不是百姓该有的。

    ” 姜桃一脚把眼前的石头踢的远远地,缓缓道:“刘家村的里正,是沈家旁支一个族人的亲戚,据说,刘家村每年的苛捐杂税,都会给沈家留一部分,随后,天灾人祸也好,怪罪老天爷也罢,里正上交给衙门的,不过是十分之一,还要让各种减免,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宋绍林看着姜桃,“你是如何得知?” 宋景衍轻咳一声,“自然是我调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