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关灯
    乌子虚站在长廊上,看着远处的水榭,“我记得先生在世时,将此处水榭称为‘泛秋声’。

    小时候我不明白,这里明明是夏季避暑的地方,为何却以秋天命名,后来大了些,以为先生阅尽人间百态,故而眼中秋凉。

    ” “小时候自己猜着玩,也没有找先生问明白,时至如今,竟成了一桩悬案。

    ”说着他温声一笑:“大师见笑。

    ” 乌子虚身边站着一名僧人,是白水寺住持,老者低声念了一声佛号,道:“阿弥陀佛,无常子有所不知。

    ” “哦?请大师赐教。

    ” “银杏书斋初建时,老衲尚且年轻,那时上上代墨子仍在世,亲自主持修建了整座书斋,大致落成之时,白水寺运来了几车焦木,墨子请僧人帮忙,在水塘中搭成了如今的水榭。

    ”住持缓缓道来:“老衲也是其中之一,那时听墨子说,此处水榭是在别地建成,原名便是‘泛秋声’。

    ” “原来如此。

    ”乌子虚恍然,“大师说当初运来的是焦木,难道水榭曾被烧过?” “未曾得知,但当初运来时,确是一片焦黑。

    仰仗墨子鬼斧神工,这才将其复原。

    ”住持道:“后经多年风霜雨打,故而不太看得出当年原貌。

    ” 乌子虚沉吟片刻,朝住持敛衽行礼,“多谢大师解惑。

    ” “人生在世,常遇迷障,无常子但说无妨。

    ”住持双手合十,“悠悠数十载,距离上一次诸子齐聚书斋,已是多年前的旧事了。

    ” “是,上次先生去世,蓬莱长生子有事未至。

    细细算来,自我接任无常子以来,从未见过诸子齐聚。

    ”乌子虚看着远处的水榭,苦笑道:“今日亦然,星宿子未至,老四也未必会来。

    ” 乌子虚今日穿着一身古服,白衣白袜,宽袍大袖,这是聚会时的传统。

    而远处的水榭比平时扩大了数倍,地板上的机括打开,向外延伸开去,几乎占据了半个水塘。

    檀木地面上放置着七面白纸屏风,围成一圈,屏风前一张香案,一尊铜炉。

     三尊铜炉已经点上了信香,轻烟飘散,屏风前各坐着一名白衣人,和乌子虚穿着打扮相同。

    屏风后也站立着许多人,列为一排,衣襟上绣着各自的家徽。

     蓬莱长生子,画不成。

     朱家长老,朱白之。

     药家灵枢子,柴束薪。

     乌子虚站在原地观望片刻,摇摇头,走进水榭。

    其余三位纷纷起身见礼,相互问候过后,乌子虚在一面屏风前坐下,从袖中抽出一支信香,点燃插入炉中。

     烟雾弥漫,片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