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关灯
    到现在为止,池谷加奈子手下虽然也有了几个作家,但都不是那种独当一面的。

    这既是因为池谷加奈子年轻、缺少资历,不能得到作家的信任。

    也是因为她的性别,不管怎么说,女性职员就很容易让人担心‘寿退社’的问题。

     一旦‘寿退社’,作家要更换合作的编辑,对作家和杂志社都是麻烦事,于是索性一开始就不要安排重要的作家给她们了。

    这就是摆在明面上的现实。

     面对这种一筹莫展的局面,就算池谷加奈子心性坚韧,也偶尔会有一种实在不行就混日子的想法。

    反正女性从业者的天花板就有这么低,这也不是她自身的问题,她能怎么办呢? 也只有这种时候,她才理解那些‘寿退社’的女性职员,毕竟女性混职场实在是太难了! 但也是那些‘寿退社’的女性职员,又增加了新进职场的女职员的困难。

     不过池谷加奈子到底还很年轻,还没有丧失希望,所以那样的念头就是一闪而过,很快就又积极起来了她想到了最近正在举办的‘文艺赏’,她和其他年轻的编辑都是审稿人,这正是一次好机会。

     ‘文艺赏’本来就是给新人作家的奖,旨在发掘新人。

    其初步审稿工作交给社里的年轻人做,一方面是这方面的工作很繁重...两千多份稿件,每份至少15万字,虽说多数都不会看完,只看开头部分就知道是要筛除,还是继续了。

    但还是足够看得人头昏脑胀! 所以这种工作还真就只能是年轻人做,上了年纪的编辑,体力、注意力都不支持了。

     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年轻编辑的培养。

    那些已经成名的大作家,难道给他们安排年轻编辑吗?不说作家本人会对此有意见,社里也不会放心的。

    但也不能一点儿机会不给年轻编辑,那样年轻编辑就永远不能成长起来了。

     所以‘文艺赏’这类征文评选,就是年轻编辑的机会之一了。

    他们会是外围的审稿人,而原则上只要是他们提名的候选人,一旦最后入围并获得连载机会了,就会成为他们名下的作者能获得优胜的作家只有一个,但被看好从而获得作品连载机会的作者,一次往往能有几个! 之前池谷加奈子就忙着审稿,然而很可惜的是,虽然她也尽力挑选出了几部她觉得不错的作品,但她始终觉得希望不大。

    也不是那些作品不好,就是缺乏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按照《文艺》杂志登载作品的标准来说,就是那种好像可以试试看,又其实没必要的水平。

     这大概就是‘平庸’吧...即使是可以发表级别的平庸了,那不也是平庸吗? 而《文艺》杂志好歹是博闻社旗下数一数二的通俗文学杂志,‘平庸’显然达不到拿他们奖项的要求。

     “希望今天能交好运,看到更好的作品吧。

    ”出门之后,经过租房附近的小神社时,池谷加奈子还忍不住祈祷了一次。

     之后才搭乘拥挤的早班地铁,到站后步行两三分钟,抵达了神田区小川町三丁目西6番2号的博闻社总部。

     池谷加奈子熟门熟路走进办公室博闻社作为出版大社,内部分为多个‘馆’‘局’,如儿童局、文艺馆等,负责不同类型的图书业务,而每个‘馆’‘局’又会下辖至少两个出版部。

     像《文艺》杂志就属于文艺馆,文艺馆下有四个出版部。

    第一出版部出版纯文学类,第二出版部出版大众文学(除推理外),第三出版部主要出版推理作品,第四出版部就出版文艺类作品里的‘其他’了。

     《文艺》杂志属于第二出版部,办公室在西面办公楼二楼靠里位置。

     先稍微整理了一下办公桌,又给自己的水杯添上茶,池谷加奈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