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因天宝盛世,客旅繁盛,长安城又有一个折柳送别的风俗,每日离开的人太多,桥头柳树早早被薅秃了。

    后来之客,无枝可折,只好三枚铜钱一枝从当地孩童手里买。

    一番铜臭交易之后,心中那点“昔我往矣”的淡淡离愁,也便没了踪影,倒省了很多苦情文章。

     李善德出城的时候,既没折柳,也没买枝,他没那心情。

    唯一陪伴自己上路的,只有一头高大的河套骏马,以及一条鼓鼓囊囊的马搭子。

     那日他决定出发去岭南之后,韩承向他面授机宜了一番。

    李善德转天又去了上林署,一改唯唯诺诺的态度,让刘署令准备三十贯去岭南的驿使钱与出食钱。

     刘署令勃然大怒,说你是荔枝使,要么去开圣人的内帑大盈库,要么去找户部的度支郎中讨,关上林署屁事?李善德却亮出敕牒,指着那行“奉敕佥荐李善德监事勾当本事”,说这“佥荐”二字是您写的,自然该先从上林署支取钱粮,上林署再去找度支部报销。

     刘署令还要挣扎,但李善德表示你别耽误了圣人的差遣,他立刻怂了,痛心疾首地从公廨本钱里调了三十贯出来。

     这公廨本钱,是朝廷发给各个衙署自行放贷的本钱,所得利息用于维持办公开销。

    李善德强行划走三十贯,同僚们的午食档次登时下降一大截,整个上林署里怨声载道也算是他小小地报了个仇。

     离开上林署之后,李善德又去了符宝司,以荔枝使的名义索要了一张邮驿往来符券。

    有了这券,官道上的各处驿站便可以免费停留,人嚼马喂皆由朝廷承担。

     既然路上有人管吃住,上林署支给的所谓“驿使钱”与“出食钱”,其实是用不着。

    使职的妙处就在这里,它超脱诸司流程之外,符宝司不会跟上林署对账,上林署也没办法问户部虚实,三处彼此并不联通。

     李善德用这些钱购买一匹行脚马和一些旅途用品,余下的全数留给家人。

    只可惜他的本官品级实在太低,没法调用驿站的马匹,否则连马钱都能省下来。

     奔走了一圈,李善德才真正明白,为何大家会为了使职差遣抢破头。

    他还没怎么做手脚,只利用程序漏洞,就赚了三十贯。

    韩承骂那些使臣都是啖狗肠的逃奴,着实深切。

     二月五日,李善德跨过灞桥,离开长安,毫不迟疑地向东疾奔而去。

     他既是算学及第,对数据最为看重,出发之前特意去了趟兵部的职方司,钞来了一份《皇唐九州坤舆图》与《天下驿乘总汇》,对大唐交通算是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其时大唐自长安延伸出六条主道,联通两京、开封、幽州、太原、江陵、广州、益州、扬州等处,三十里为一驿,天下计有一千六百三十九间驿所,折下来总长是四万九千一百七十里。

    而他要去的岭南,距离长安一共是五千四百四十七里,一般自蓝田入商州道,经襄州跨汉水,经鄂州跨江水,顺流至洪州、吉州、虔州,越五岭,穿梅关而至韶州,再到广州。

     一开始他还能每日奔驰一百五十里,但很快便慢了下来。

    人且不说,再神骏的宝马,这么持续奔跑也要掉膘,蹄子更受不了。

    他不得不放缓速度,还心疼地自掏腰包,让驿站多提供几斛豆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