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刘备来访
关灯
小
中
大
时龙行虎步,整个人犹如一柄出鞘的宝刀,锋芒毕露却又英气逼人。
王镜瞳孔微微收缩。
这般形貌,这般气势——刘备?关羽?张飞? 她面上不动声色地问道:“三位是……” 为首的男子恭敬一礼:“平原相刘备,见过王使君。
这两位是某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
” 身后二人随之行礼。
果然! 王镜虽然早有猜测,但亲耳听到这三个名字,仍感到惊讶。
历史上的蜀汉之主,威震华夏的武圣,还有那喝断当阳桥的猛将。
她的目光在三人身上不着痕迹地扫过。
刘备谦逊,关羽雄武,张飞豪烈,此刻他们尚是初出茅庐,但已然显露英雄气概。
王镜语气平和:“原来是刘府君。
不知三位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刘备再次拱手,诚恳道:“备久闻王使君协理徐州,防旱治蝗,仁德之名远播。
备虽在平原,亦心向往之,故特来拜会,还望使君不吝赐教。
” “刘府君过誉了。
民生多艰,在其位谋其政罢了。
” 王镜微微一笑:“来者是客,此处日头正烈,不如移步遮阳之地详谈。
”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如此,叨扰了。
” 几人来到一间简朴的农舍,农人奉上粗茶。
王镜端起粗陶茶碗,轻轻吹散热气,浅啜一口。
她神色自若,丝毫不显嫌弃。
刘备见状,心中更添几分敬意。
他见过不少官吏,稍有身份者便讲究排场,非名茶不饮,非精器不用。
而眼前这位王使君,却能坦然接受乡野粗茶,足见其心性。
王镜放下茶碗,四人开始闲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茶香袅袅中,刘备叹了口气道:“……说来惭愧,备本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然家道中落至织席贩履为生。
这些年来辗转各地,却始终未能建功立业,如今见使君勤政爱民,更觉汗颜。
” “如今天下动荡,备每思及高祖创业之艰,未尝不痛心疾首……”说罢,眼中竟隐隐泛起泪光。
王镜摆了摆手道:“刘府君忧国忧民,有此心志,他日必成大器。
汉室能有你这般忠良之后,实乃幸事。
” 刘备微微一笑,继续道:“使君此言,备愧不敢当。
” “备早年曾拜在卢植先生门下求学,与公孙伯圭同窗数载。
说来也巧,听闻卢师如今正在使君治下的丹阳担任太学令,伯圭兄亦与使君素有往来。
” 王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她自然明白刘备这番话的用意——既是表明自己的师承渊源,又巧妙地拉近彼此关系。
王镜不动声色地点头道:“原来刘府君是卢公高徒,又与公孙将军同窗,这倒是难得的缘分。
” “卢公在丹阳讲学,常与我论及天下大势。
公孙将军镇守北疆,去岁还曾来信呈献贺仪……不想今日竟能得见卢公另一位得意门生。
” 刘备见王镜态度和善,语气更加恳切:“卢师常教导我们,为官当以民为本。
今日见使君体察民情,亲力亲为,方知何为真正的心怀仁义,爱民如子。
” 就这样,在看似随意的闲谈中,双方的关系不知不觉拉近了许多。
茶过三巡,刘备目光投向窗外,长叹一声,声音低沉而诚恳:“备虽蒙公孙伯圭收留,然蹉跎至今,未能
王镜瞳孔微微收缩。
这般形貌,这般气势——刘备?关羽?张飞? 她面上不动声色地问道:“三位是……” 为首的男子恭敬一礼:“平原相刘备,见过王使君。
这两位是某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
” 身后二人随之行礼。
果然! 王镜虽然早有猜测,但亲耳听到这三个名字,仍感到惊讶。
历史上的蜀汉之主,威震华夏的武圣,还有那喝断当阳桥的猛将。
她的目光在三人身上不着痕迹地扫过。
刘备谦逊,关羽雄武,张飞豪烈,此刻他们尚是初出茅庐,但已然显露英雄气概。
王镜语气平和:“原来是刘府君。
不知三位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刘备再次拱手,诚恳道:“备久闻王使君协理徐州,防旱治蝗,仁德之名远播。
备虽在平原,亦心向往之,故特来拜会,还望使君不吝赐教。
” “刘府君过誉了。
民生多艰,在其位谋其政罢了。
” 王镜微微一笑:“来者是客,此处日头正烈,不如移步遮阳之地详谈。
”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如此,叨扰了。
” 几人来到一间简朴的农舍,农人奉上粗茶。
王镜端起粗陶茶碗,轻轻吹散热气,浅啜一口。
她神色自若,丝毫不显嫌弃。
刘备见状,心中更添几分敬意。
他见过不少官吏,稍有身份者便讲究排场,非名茶不饮,非精器不用。
而眼前这位王使君,却能坦然接受乡野粗茶,足见其心性。
王镜放下茶碗,四人开始闲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茶香袅袅中,刘备叹了口气道:“……说来惭愧,备本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然家道中落至织席贩履为生。
这些年来辗转各地,却始终未能建功立业,如今见使君勤政爱民,更觉汗颜。
” “如今天下动荡,备每思及高祖创业之艰,未尝不痛心疾首……”说罢,眼中竟隐隐泛起泪光。
王镜摆了摆手道:“刘府君忧国忧民,有此心志,他日必成大器。
汉室能有你这般忠良之后,实乃幸事。
” 刘备微微一笑,继续道:“使君此言,备愧不敢当。
” “备早年曾拜在卢植先生门下求学,与公孙伯圭同窗数载。
说来也巧,听闻卢师如今正在使君治下的丹阳担任太学令,伯圭兄亦与使君素有往来。
” 王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她自然明白刘备这番话的用意——既是表明自己的师承渊源,又巧妙地拉近彼此关系。
王镜不动声色地点头道:“原来刘府君是卢公高徒,又与公孙将军同窗,这倒是难得的缘分。
” “卢公在丹阳讲学,常与我论及天下大势。
公孙将军镇守北疆,去岁还曾来信呈献贺仪……不想今日竟能得见卢公另一位得意门生。
” 刘备见王镜态度和善,语气更加恳切:“卢师常教导我们,为官当以民为本。
今日见使君体察民情,亲力亲为,方知何为真正的心怀仁义,爱民如子。
” 就这样,在看似随意的闲谈中,双方的关系不知不觉拉近了许多。
茶过三巡,刘备目光投向窗外,长叹一声,声音低沉而诚恳:“备虽蒙公孙伯圭收留,然蹉跎至今,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