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关灯
小
中
大
第126章
杨文庆散学回家,食盒挂在自行车的把手上,猛一刹车,把食盒也甩飞了。
他把自行车停在街上的树荫下,走向家门。
横滨的这个宅子,比上海杨府狭小得多,一个院子,几大步就走过去了,但打理得很洁净。
家里只有两个日本下女,原本还有一个男仆,早晚接送他上学,自从杨文庆学会骑自行车后,便把男仆辞退了。
因此并没有人出院子来迎接。
杨文庆放下书袋和食盒,先去邮筒里看信。
他养成了这个习惯,每个月都固定地去附近邮电局寄信,所以每隔几日,邮递员就会把零零散散的回信投进邮筒里。
他手里拿着一摞信,一面低头看着,到房檐下时,见走廊上摆着一双男式的黑色布鞋,这是大半年没有过的事情,杨文庆一愣,脱鞋之后,一边张望,脚步很轻地走了进去。
会客室里,有个男人的背影和令年对坐。
那个男人一转过身来,紫棠色的方脸盘,扬起笑来:“你是小庆!”他的嗓门真大,把正在斟茶的日本下女都吓了一跳。
杨文庆立即想起来,对方是云南姓李的一个陆军副师长。
他对这个人并没有好感,闷闷地把头一点,信放在矮茶几上。
李师长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对令年说:“才两年,快有大人高了!”他啜着茶,正在措辞,余光见杨文庆这半大小子杵在旁边,很警惕似的,李师长便有些难开口了,眼睛看令年:“在上日本人的学校吧?放学回家,不做功课吗?” 令年说:“没关系,李师长,让他留在这里吧。
” 李师长稍一踌躇,才问:“是不是高桥那些人的报复?” 令年说:“不是,是意外。
” 李师长很难相信,“真的是意外吗?” 令年说是。
李师长低着头苦笑,说:“于小姐,我这趟到日本,也是护送蔡将军来疗伤,嗯,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因果报应’的意思?当初囚禁杨旅长,实在不是我愿意干的差事,所以一直对杨旅长有些惭愧。
我在东京时,听说杨旅长去世,心想,也许是当初逼他从云南到日本,长途跋涉,引起了伤势的恶化,再加上心情不好,才抱着遗憾离开。
所以我想,一定要来一趟,在杨公墓前当面谢罪。
” 令年摇头说:“李师长,你不用惭愧。
杨廷襄到日本,由日本医生做过第二次手术后,身体很快就完全恢复了。
去年护国军一路打胜仗,大总统病死,他当时精神非常振奋,立即决定要回国去,替蔡将军效力了。
临行的前几天,都是很高兴的,谁知在练习打枪的时候,竟然手|枪走火,当场去世,可以说完全没有遗憾和痛苦。
只是我现在回想起来,命运好像真的很爱跟他开玩笑一样,每每在最得意的时候,乐极生悲。
” 令年在讲述的时候,杨文庆一直低着头,他在日本学校两年,褪去了些幼童的顽皮,坐立都是板板正正的。
令年继续道:“当时我人在美国,一时赶不回来,丧事是小庆带着几个仆人料理的,所以,你不必把他当小孩子,现在他可以说是这家里唯一的男人了。
”杨文庆听到这话,也不禁把胸口挺了起来。
李师长听着,又觉离奇,又觉感慨,巴掌把杨文庆肩膀拍一拍,称赞道:“虎父无犬子哇。
” 令年也对杨文庆微微地一笑。
李师长得知实情,心里的郁闷也一扫而光。
见这两个人,说母子非母子,说姐弟非姐弟,经历了一场丧事,倒感情甚笃了。
李师长问令年:“于小姐,我在云南时,记得你曾说要自横滨去美国。
这几年西洋各国一直在打仗,你美国的家人没有受牵连吗?” 令年脸上很平静,说:“我是去过美国,但和家人暂时失散了,所以还滞留在日本。
” 李师长说:“你们上海于家,应当是亲朋很多的吧?没有到处打听看看吗?” 令年说:“有常写信去问,只是还没有消息。
” 李师长很唏嘘,“原来如此。
也许是打仗的关系,讯息不通,有
他把自行车停在街上的树荫下,走向家门。
横滨的这个宅子,比上海杨府狭小得多,一个院子,几大步就走过去了,但打理得很洁净。
家里只有两个日本下女,原本还有一个男仆,早晚接送他上学,自从杨文庆学会骑自行车后,便把男仆辞退了。
因此并没有人出院子来迎接。
杨文庆放下书袋和食盒,先去邮筒里看信。
他养成了这个习惯,每个月都固定地去附近邮电局寄信,所以每隔几日,邮递员就会把零零散散的回信投进邮筒里。
他手里拿着一摞信,一面低头看着,到房檐下时,见走廊上摆着一双男式的黑色布鞋,这是大半年没有过的事情,杨文庆一愣,脱鞋之后,一边张望,脚步很轻地走了进去。
会客室里,有个男人的背影和令年对坐。
那个男人一转过身来,紫棠色的方脸盘,扬起笑来:“你是小庆!”他的嗓门真大,把正在斟茶的日本下女都吓了一跳。
杨文庆立即想起来,对方是云南姓李的一个陆军副师长。
他对这个人并没有好感,闷闷地把头一点,信放在矮茶几上。
李师长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对令年说:“才两年,快有大人高了!”他啜着茶,正在措辞,余光见杨文庆这半大小子杵在旁边,很警惕似的,李师长便有些难开口了,眼睛看令年:“在上日本人的学校吧?放学回家,不做功课吗?” 令年说:“没关系,李师长,让他留在这里吧。
” 李师长稍一踌躇,才问:“是不是高桥那些人的报复?” 令年说:“不是,是意外。
” 李师长很难相信,“真的是意外吗?” 令年说是。
李师长低着头苦笑,说:“于小姐,我这趟到日本,也是护送蔡将军来疗伤,嗯,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因果报应’的意思?当初囚禁杨旅长,实在不是我愿意干的差事,所以一直对杨旅长有些惭愧。
我在东京时,听说杨旅长去世,心想,也许是当初逼他从云南到日本,长途跋涉,引起了伤势的恶化,再加上心情不好,才抱着遗憾离开。
所以我想,一定要来一趟,在杨公墓前当面谢罪。
” 令年摇头说:“李师长,你不用惭愧。
杨廷襄到日本,由日本医生做过第二次手术后,身体很快就完全恢复了。
去年护国军一路打胜仗,大总统病死,他当时精神非常振奋,立即决定要回国去,替蔡将军效力了。
临行的前几天,都是很高兴的,谁知在练习打枪的时候,竟然手|枪走火,当场去世,可以说完全没有遗憾和痛苦。
只是我现在回想起来,命运好像真的很爱跟他开玩笑一样,每每在最得意的时候,乐极生悲。
” 令年在讲述的时候,杨文庆一直低着头,他在日本学校两年,褪去了些幼童的顽皮,坐立都是板板正正的。
令年继续道:“当时我人在美国,一时赶不回来,丧事是小庆带着几个仆人料理的,所以,你不必把他当小孩子,现在他可以说是这家里唯一的男人了。
”杨文庆听到这话,也不禁把胸口挺了起来。
李师长听着,又觉离奇,又觉感慨,巴掌把杨文庆肩膀拍一拍,称赞道:“虎父无犬子哇。
” 令年也对杨文庆微微地一笑。
李师长得知实情,心里的郁闷也一扫而光。
见这两个人,说母子非母子,说姐弟非姐弟,经历了一场丧事,倒感情甚笃了。
李师长问令年:“于小姐,我在云南时,记得你曾说要自横滨去美国。
这几年西洋各国一直在打仗,你美国的家人没有受牵连吗?” 令年脸上很平静,说:“我是去过美国,但和家人暂时失散了,所以还滞留在日本。
” 李师长说:“你们上海于家,应当是亲朋很多的吧?没有到处打听看看吗?” 令年说:“有常写信去问,只是还没有消息。
” 李师长很唏嘘,“原来如此。
也许是打仗的关系,讯息不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