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关灯
小
中
大
令年嘀咕:“大哥肯定愿意养我,看来你是不肯了。
” 慎年微笑着,没有否认。
“你不好养。
”他说。
第7章 康年回上海没多久,就有贵客上门,打破了溪口于宅的清静。
于太太正领着何妈,手把手教令年做绣活,门房送了拜帖进来,上头用斗大的字密密麻麻写着“三品御赐顶戴花翎、奉旨镇戍贵州绿营参将、候补都司”一大串的头衔,下头落款是个叫做杨金奎的人。
于太太道:“我不认识什么贵州姓杨的人。
”吩咐门房道:“同他们说,家里还在热丧中,又都是女眷,不便接待,请他们回去吧。
” 门房擦着汗道:“是这样说了,但这位杨老爷不听人话,已经自己走进来了。
”正说着,外头使女听差们纷纷望风而逃,嘴里议论那位杨老爷“带了许多兵”、“腰上别了枪”、“把府门外都把守住了”之类的话,于太太手上一抖,何妈忙出去喝止众人,连令年也放下了针线,疑惑地叫了声“妈。
” “别怕,”于太太握住令年的手,一面吩咐听差将这杨某人拦在前院,一面说:“赶紧拨个电话给上海的大少爷。
” 满堂主仆乱成一团,慎年也听见动静走了进来,接过于太太手中拜帖扫了一眼,心想:狗屁不通。
抬眼一看,于太太将令年揽在怀里,令年倒还镇定,于太太却面色发白,声音也有些颤。
慎年道:“妈,你和小妹在房里坐着,我去招待这位杨大人。
” “你别去,”于太太忙紧攥住慎年的手不放,“我已经叫人去给你大哥打电话了。
这个人是当兵的,又有枪,你才多大……”于太太心里,慎年还是留洋前那个稚气未脱的少年,见他要去见客,惊得心都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
慎年笑道:“我只是去问问他想要什么。
”不等于太太阻拦,便将母女两个推进房去。
见令年执着地扭着头,一双澄澈的眸子追随着他,慎年停在令年肩膀上的手抬起来,理了理她的发辫,温声道:“你在这里陪着妈,没事。
” 这杨金奎投了拜帖,那就不是来明抢的。
府里的护院、家丁,略微会些拳脚功夫的也有十几个,慎年命他们在内宅守着,独自来到书房,下人已经将康年的电话拨通了。
康年也是吃了一惊,但对杨金奎这个人并不陌生。
他劈头便说:“这个人是来借钱的,你不要答应他,也别得罪他,我已经打电话给奉化知县,让他派人去把杨金奎轰走!你只拖两个时辰就够了。
” 听这语气,大约杨金奎也是在上海滋扰康年的“小鬼”之一。
慎年问:“他要借多少?” 康年道:“要十万块。
” 慎年沉吟道:“倒也不是借不起。
” 康年断然否决,“绝不能借。
这种人,借了一次,就有两次、三次,还有其他人,也要有样学样,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就没完没了了!”他对杨金奎此类人简直深恶痛绝,一边说着,气得要笑出来,“况且你以为他是什么言出必行,有借有还的人?他一个贵州将军,为什么要来千里迢迢来上海借钱?朝廷几年前就筹备着修昆贵到宜宾一线的铁路,召集民间集资,到今年,贵昆段要开挖了,一查账目,铁路局的蠹虫们早把从百姓那筹来的款子赌的赌、嫖的嫖,亏空得不剩多少了!在贵州当地挪借,怕要被百姓察觉,闹起事来,所以才
” 慎年微笑着,没有否认。
“你不好养。
”他说。
第7章 康年回上海没多久,就有贵客上门,打破了溪口于宅的清静。
于太太正领着何妈,手把手教令年做绣活,门房送了拜帖进来,上头用斗大的字密密麻麻写着“三品御赐顶戴花翎、奉旨镇戍贵州绿营参将、候补都司”一大串的头衔,下头落款是个叫做杨金奎的人。
于太太道:“我不认识什么贵州姓杨的人。
”吩咐门房道:“同他们说,家里还在热丧中,又都是女眷,不便接待,请他们回去吧。
” 门房擦着汗道:“是这样说了,但这位杨老爷不听人话,已经自己走进来了。
”正说着,外头使女听差们纷纷望风而逃,嘴里议论那位杨老爷“带了许多兵”、“腰上别了枪”、“把府门外都把守住了”之类的话,于太太手上一抖,何妈忙出去喝止众人,连令年也放下了针线,疑惑地叫了声“妈。
” “别怕,”于太太握住令年的手,一面吩咐听差将这杨某人拦在前院,一面说:“赶紧拨个电话给上海的大少爷。
” 满堂主仆乱成一团,慎年也听见动静走了进来,接过于太太手中拜帖扫了一眼,心想:狗屁不通。
抬眼一看,于太太将令年揽在怀里,令年倒还镇定,于太太却面色发白,声音也有些颤。
慎年道:“妈,你和小妹在房里坐着,我去招待这位杨大人。
” “你别去,”于太太忙紧攥住慎年的手不放,“我已经叫人去给你大哥打电话了。
这个人是当兵的,又有枪,你才多大……”于太太心里,慎年还是留洋前那个稚气未脱的少年,见他要去见客,惊得心都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
慎年笑道:“我只是去问问他想要什么。
”不等于太太阻拦,便将母女两个推进房去。
见令年执着地扭着头,一双澄澈的眸子追随着他,慎年停在令年肩膀上的手抬起来,理了理她的发辫,温声道:“你在这里陪着妈,没事。
” 这杨金奎投了拜帖,那就不是来明抢的。
府里的护院、家丁,略微会些拳脚功夫的也有十几个,慎年命他们在内宅守着,独自来到书房,下人已经将康年的电话拨通了。
康年也是吃了一惊,但对杨金奎这个人并不陌生。
他劈头便说:“这个人是来借钱的,你不要答应他,也别得罪他,我已经打电话给奉化知县,让他派人去把杨金奎轰走!你只拖两个时辰就够了。
” 听这语气,大约杨金奎也是在上海滋扰康年的“小鬼”之一。
慎年问:“他要借多少?” 康年道:“要十万块。
” 慎年沉吟道:“倒也不是借不起。
” 康年断然否决,“绝不能借。
这种人,借了一次,就有两次、三次,还有其他人,也要有样学样,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就没完没了了!”他对杨金奎此类人简直深恶痛绝,一边说着,气得要笑出来,“况且你以为他是什么言出必行,有借有还的人?他一个贵州将军,为什么要来千里迢迢来上海借钱?朝廷几年前就筹备着修昆贵到宜宾一线的铁路,召集民间集资,到今年,贵昆段要开挖了,一查账目,铁路局的蠹虫们早把从百姓那筹来的款子赌的赌、嫖的嫖,亏空得不剩多少了!在贵州当地挪借,怕要被百姓察觉,闹起事来,所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