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关灯
    “很难,我进来时已熟悉了驿馆的地形,他们安插了很多人,将我们住的屋子围住了。

    ” 燕思空点点头:“见机行事吧。

    ” 封野拉过燕思空,让他坐在了自己腿上:“能偷得几日闲,倒算是意外之喜了。

    ” 燕思空笑了:“哪儿来的闲?我们要想办法联系上夔州旧部,再说,此处可是敌营,一丝一毫不可松懈。

    ” 封野搂住燕思空的腰,将脸埋进了他的胸口,“虽是敌营,有我在,你也无需害怕。

    ” “嗯,我不怕。

    ” 第69章 不出意料,杨畏期晾了他们足足三天。

     这三天他们识相的并未出门,除了送饭的,也难以接触到外人,倒是趁此机会偷偷甜蜜了一番。

     不过,他们也并非全无动作,每一日,燕思空都会在残羹之中埋上几块碎银,一两日之后,送饭的侍卫看他们的眼神就有些闪烁。

     到了第三日,燕思空在饭里吃出了一张小小的纸条,摊开来一看,上书四个字:有何吩咐。

     燕思空朝封野晃了晃那字条,笑道:“鱼咬钩了。

    ” 朝廷俸禄不高,哪怕位极人臣,若仅仅只靠俸禄,要养活一家老小,还得维持体面的生活,不免拮据。

    比如以燕思空的俸禄,就合该是马车也养不起的,因此贪墨聚敛之事已成宦场“陋规”尽管避陋,却是个不成文的规矩,从上至下,人人难以自清,他刚升为太子侍读时,也收了几分贺礼。

     如此环境之下,指望最底层的侍卫胥吏忠正廉洁,更是不可能,因此这些人极易收买,薄施小恩小惠足矣。

     封野拿过字条:“我恐怕中计。

    ” “值得冒险一试,若真是计,更可将计就计,推到梁王身上。

    ”燕思空拿起笔,写了一张字条,待墨迹干透,小心翼翼地卷起来,放进了袖中。

     晌午侍卫来送饭,燕思空朝他使了个颜色,将那字条和银子再次埋入残羹之中。

     太阳落山之后,杨畏期突然出现在了驿馆。

     燕思空好歹是个翰林,天下读书人第一神往的殿堂、未来可期的大学士、朝廷重臣,却对着杨畏期这个叛军军师恭恭敬敬地来了一句:“哎呀,在下等待先生多日了。

    ” 杨畏期对燕思空的态度很是受用,反倒端起了架子,往太师椅上一座:“燕大人这几日住得可还习惯?有不便之处,尽管与我说。

    ” “这驿馆有檐有墙,怎地都比行军帐舒服,哪还有什么不便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