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余音绕梁
关灯
小
中
大
李诚亦欲言又止,止言又欲,张了两三次嘴,最后说:“郑总理的长子,也就是郑云氤的哥哥,郑云帆。
” 说起这件事,那可真是一段佳话。
那时青岭不似现在这般冷清,真正大富大贵的人街上一块砖头能砸死三个。
其中江家在这里面,算是小族中的小族。
当时马上中秋节了,别人家里都是坐在家里团圆,江父还要挨家挨户的送礼、说好话,只为了明年能得一点关照。
江父一个人带着小厮大包小包的拎着,却不允许江若柳跟着,只让她看家。
江若柳从小就是一个心眼多的姑娘,自然知道父亲多愁多累,不想让自己看见他低三下四阿谀奉承的那一面。
而她一个人在家待着,又空又旷,不免思念起在长原的母亲。
她实在是没心情一个人在家待着,走出门外,正是粉红色的黄昏。
绿江上泛起柔光,河上只有三三两两还未归家的船夫,却也一唱一和着中秋节语。
江若柳越走越远,跟着她的丫鬟几次想提醒她走得又有些太远了,都被小姐重重的叹息赶进了肚子里。
绿江红桥正是青岭江上一景,江若柳站在红桥上,倚着栏杆,拿出竹笛,笛声悠悠飘出,漏出来就碎在风里,惊起苇丛中两只白鹭,雪片似的掠过粼粼波光。
月亮越升越高,天上的红色越来越少,寂静的夜色里,唯有笛声与月华作伴。
这时,一声江若柳从未听过的弦声响起,和着笛中的《梅花落》,吓得江若柳笛声立刻停了。
那弦乐也顿了片刻,而后悠悠奏出一曲《月上东山》,奏音柔柔软软的,正适合一支清亮的笛声相和。
这曲子江若柳正好知道,她犹豫片刻,拿起笛子也不让客,接上后面的旋律。
月色洒向大地,掠过长长的河堤,漫过清江,穿过呜呜咽咽的汽笛,向外去,去到比灯塔更远的那一边。
这一曲结束,
” 说起这件事,那可真是一段佳话。
那时青岭不似现在这般冷清,真正大富大贵的人街上一块砖头能砸死三个。
其中江家在这里面,算是小族中的小族。
当时马上中秋节了,别人家里都是坐在家里团圆,江父还要挨家挨户的送礼、说好话,只为了明年能得一点关照。
江父一个人带着小厮大包小包的拎着,却不允许江若柳跟着,只让她看家。
江若柳从小就是一个心眼多的姑娘,自然知道父亲多愁多累,不想让自己看见他低三下四阿谀奉承的那一面。
而她一个人在家待着,又空又旷,不免思念起在长原的母亲。
她实在是没心情一个人在家待着,走出门外,正是粉红色的黄昏。
绿江上泛起柔光,河上只有三三两两还未归家的船夫,却也一唱一和着中秋节语。
江若柳越走越远,跟着她的丫鬟几次想提醒她走得又有些太远了,都被小姐重重的叹息赶进了肚子里。
绿江红桥正是青岭江上一景,江若柳站在红桥上,倚着栏杆,拿出竹笛,笛声悠悠飘出,漏出来就碎在风里,惊起苇丛中两只白鹭,雪片似的掠过粼粼波光。
月亮越升越高,天上的红色越来越少,寂静的夜色里,唯有笛声与月华作伴。
这时,一声江若柳从未听过的弦声响起,和着笛中的《梅花落》,吓得江若柳笛声立刻停了。
那弦乐也顿了片刻,而后悠悠奏出一曲《月上东山》,奏音柔柔软软的,正适合一支清亮的笛声相和。
这曲子江若柳正好知道,她犹豫片刻,拿起笛子也不让客,接上后面的旋律。
月色洒向大地,掠过长长的河堤,漫过清江,穿过呜呜咽咽的汽笛,向外去,去到比灯塔更远的那一边。
这一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