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徭役征发

关灯
    如今的酒税同样不轻啊,还有专卖盐一事,放在后来的朝中也不过是常理。

     至于说山泽之税,这个倒是不同朝代各自不同,有的朝代为了鼓励山泽的开采,税收定得非常之低,但有些朝代却在这方面往死了坑害百姓。

     譬如大明在某些时候的矿税。

     - 朝中对于这么一番秦朝税赋的介绍也有些烦躁。

     讲这么多干什么?如果一定要讲什么农民起义,那直接说暴秦不仁不就完事儿了,何必这么一一介绍! 这些东西被底下的那些愚民们听去了,他们听过就忘也罢,万一有人还真的记下来,然后和本朝的税赋对比怎么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通常而言国朝的税赋不至于高过秦朝,但是那不是有特殊时期嘛,到时候朝廷是为了天下大计,不得不暂时苦一苦百姓;可那些百姓不懂得天下艰难,只一味顾及小家,说什么国朝税赋比让人造反的秦朝还要重可怎么好? 陛下的不易,大人们的苦心,可就无人能够理解了! 【这里有一点与后世王朝不同,当然与汉朝还是基本一致的一点:秦朝时期的税、赋完全不同。

    其中,田租属于租税,而赋在当时则专供军事开支,如户赋就是如此。

    】 【因而,史料上所载的“泰半之赋”指的是赋,而非田租或其他税收。

    】 【那么,秦朝的税赋压力重吗?是很重的。

    】 【这个“重”,并非是与后来的其他王朝纵向对比,也并非是与春秋战国乃至三代时期对比,而单纯只是讨论秦朝百姓当时的境况。

    】 【从出土的秦简来看,秦朝百姓有不少的欠债记录——这个债,大多是无力缴纳赋税的债。

    】 【当然,秦朝对于这种情况也早已经制定好了对策。

    】 百姓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彻底勾了起来。

     虽然手中有农活等各种活计,但是多年以来日复一日的劳作,早已让他们能够分出一部分心神在其他地方,并不耽误干活。

     “完了,欠了官府钱,还能有什么好下场!”他们虽然并非秦人,也不知晓秦朝究竟有什么对策,但是凭借着朴素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推断,这个结论很容易就能够得出。

     ——甭管他是哪个朝廷,谁见过欠了朝廷钱之后还能好好的情况?! 朝廷可不是什么开善堂的,不多要你的就算了,还能少要? 收缴赋税的时候,那些官差可都是带着鞭子的,别说让你欠着了,动作稍微慢上一些,说不得都要被抽上一顿。

     有人在一边撇嘴:“也说不得那些个官老爷们有什么办法,反正咱们这些泥腿子是不可能有好下场的。

    ” 官老爷嘛,特别是那些传说中的宰相之类的,想来和他们这样的地里刨食的不一样。

     不过,那样的人家也不会因为缴纳不起赋税而欠朝廷钱。

     而城中,有些见识的,读过书的人,就对朝廷会有什么对策有了猜测。

     古往今来,朝廷的主要手段统统可以概括为赋役。

     现在,既然确实交不上赋税来,那么去服徭役不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吗。

     就算是定罪抓起来,单纯关着也没什么意义,更没有多大用处,还不如将他们扔去做活。

     至于说做什么活……且不论是为公为私,总归朝廷那里要干的活多得是。

     便有人不免吟出了诗句:“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柳宗元) - 【无力缴纳足够的税赋的民众,可以通过服劳役来代偿,对此秦朝是有详细的律例规定的。

    】 【一个成丁的劳役,每天食宿自理的话可以值八钱,若是由官府负责食宿的话则值六钱。

    】 【那么,这种还债方式是一个让百姓很乐意的方式吗?当然不是。

    】 【徭役的死亡率,并不低。

    】 【董仲舒曾经这么说过秦朝的徭役制度,“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

    】 【如其所言,秦朝的徭役大体上分为三种,分别是“更卒”,“外徭”,“戍徭”,对应“月为更卒”,“一岁力役”,“一岁屯戍”。

    】 【而服徭役的年龄起始点为十七岁,有爵位的人服役到五十六岁停止,无爵者则要服役至六十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