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徭役征发

关灯
     【更卒,是指丁男在本郡县服徭役,每年服徭役的天数要累计足够一个月,而服徭的次数不一,每一次前去服徭的天数根据这一次的工程所需而定。

    年底统计丁男的服徭天数,超过一月或者不足一月,都要记录在次年的记录之中。

    】 【外徭,是在远离乡里的地区所服的徭役。

    且与更卒的徭役多半由当地官府决定服役内容不同,外徭基本上是由中央朝廷决定征发,属于“御中发征”。

    外徭的内容主要包括转运粮草、朝廷兴建宫室陵墓、桥梁堤坝、治水等,以及一些其他特殊事务。

    】 【外徭要求丁男一生服徭累计满一年,同样服徭次数不一,每次天数不一。

    】 【说起来外徭,项梁经常主办、偷偷“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的那个“大徭役”,很可能就是指外徭。

    】 【最后一个是戍徭,是指丁男一生要服一年的兵役,这个是一次性的。

    根据分配的地点不同,在边疆地区的称作戍卒,在京师地区的称作卫士。

    】 百姓们看得简直是肝颤。

     种田苦不苦?苦!在城中绞尽脑汁地讨生活如何?确实比种田好,但也苦。

     但是哪怕是耕种的苦,都远不及徭役的苦。

     官老爷们就算增加税赋,在一段时期之中也不至于让他们活不下去——人嘛,总是能活下来的,虽然死了的也很多,但就那么活下来的也不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的愿望,最底层的愿望,也不过是活下来而已。

     但是去服徭役……那简直是直往死路上奔啊! 更有经历世事多一些的老人,比年轻人对世情更加了解,看着这些便直叹气。

     “这三个徭役,没有一个不是要命的。

    ” 见有小辈只知道徭役可怕,却不明白究竟怎么个可怕,又解释道:“那个兵役就不说了,万一碰上战事,就完了。

    ”别说什么还有京师的卫士,他们这种挣扎的农人,能有那个命吗? 他不清楚秦朝是什么样,但是打仗会死人这点,那是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的。

     以及,还是那句话,官府说是一年,到时候就真的能够一年就回来?如果官府让你多干几天,十几天几十天,老百姓又能怎么样? 一群小辈,乃至一些中年人都开始听起来。

     “外徭虽然一辈子只需要服够一年,但是那可是朝廷的大事,别的不说,治水是什么好干的?还有那什么给皇帝修宫殿和坟……陵墓了。

    ”老者唏嘘不已,他可一点也不信任朝廷。

     众人纷纷点头,这大家虽然没见过,但想想也不怎么样。

    给皇帝建东西啊!万一他们手笨或者听不懂,出了一点问题,岂不是会被杀头? “最后那个更卒,”老人是真的摇头,眼神都有些恍惚,仿佛是在回忆什么,“要是真的一年就一个月也罢了,但是还能超出去……虽然说是登记到下一年之中,但是下一年让你接着干你能不干吗?到时候官府再说什么多出来的给记到第三年上……” 然后,等到第三年,如果官府需要人手,还让你去,你怎么办?反正又不是不给你记录。

     这玩意儿简直就可以一直这么顺下去,一直顺到……六十岁?! 老人的眼神瞬间清醒了。

     什么玩意儿,六十岁?普天之下,他们这些土里刨食的,有几个能活到六十岁的?! 其他人也有想到这一点的:“六十岁,就算是五十六岁,也不是人人都能活到的啊……这不就跟,不就跟隔壁县的县令老爷直接把税收到了十几年之后一样么……” 说是今年交了明年,明年不用交,然后又交后年…… - 当然,也有一些正处于清明朝廷和官府治下、且并未遭受天灾的百姓,对于秦朝的这个制度还相对乐观。

     “这么看起来好像也还算合理?”有人议论道,规定看起来也没什么大问题吧……虽然这个更卒的年限确实太长了,这个寿数设置确实有点不对。

     “说不定寿数大的人,承担的徭役比较轻省点?”旁边人道,他们这两年的徭役情况还可以,他也难以想象五十余岁的人如果服重役会是个什么情状。

     喜欢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请大家收藏:()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