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刘府劫难

关灯
    上文书提及,那和硕诚亲王爱新觉罗·胤泌竟亲自出面,于十四爷胤禵的府邸将曹雪芹安然接走,巧妙地化解了十四爷胤禵与曹雪芹所深陷的重重困局。

    此事仿若一阵清风,吹散了笼罩在众人头顶的阴霾。

     我匆匆回到刘府,将这一喜讯告知格格。

    勤格格听闻之下,那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一直悬着的心也终是稳稳落回了原处,面上忧虑之色尽散,取而代之的是如释重负后的欣然。

     说起这曹雪芹之事,倒也成了我结识和硕诚亲王的机缘。

    咱这位王爷啊,可绝非寻常王爷能比。

    在这满朝上下,诸多王公贵族犹如繁星闪烁,文武大臣亦是人才济济,可他却似那居于九霄之上、隐匿于云海之中的皎月,其光芒虽盛,却难为人所见。

    无论是在严谨的历史记载里,还是在民间众说纷纭的传言之中,他都仿若一团迷雾,几乎无人知晓其真实面貌与行迹。

    若不是今日我将此事道出,恐怕这位神秘的王爷依旧会如深锁于重重迷雾后的幻影,只留下无尽的谜团,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沉寂,不被众人所察觉。

     咱再说朝廷让傅恒傅中堂统兵西北征讨准噶尔汗国。

    朝廷为了征讨顺利,便任命刘统勋为西北军需事务后勤总理之职。

    前文书介绍刘墉与乾隆渊源的时候,咱捎带脚的介绍过刘统勋,因刘统勋清正廉明,做事儿严谨,又做过“帝师”。

    所以乾隆把这么重要的事儿交给刘统勋来打理。

     于是刘统勋刘中堂、这位朝中重臣,毅然决然的领命奔赴陕甘,承担起办理军需事务的重担,以做前线大军得以支撑的关键所在。

    在这个时期,定西将军永常于前线苦苦支撑,敌军如潮水般涌来,兵力的悬殊让他陷入绝境。

    无奈之下,他向刘统勋发出求救信号。

    刘统勋闻听前线险况,心急如焚,反复思量后,决定向乾隆帝上奏。

    在那奏章之中,他言辞恳切,提议让军队暂撤哈密,于彼处休养生息、整军经武,以待来日扭转战局。

     由于前线距离京城路途遥远,消息闭塞。

    而此时的乾隆帝,尚被蒙在鼓里,对前线主帅班第、鄂容安兵败自尽之事一无所知。

    见到刘统勋奏章,就觉着刘统勋在贻误军机,把消灭叛军的大好战机即将断送。

    更何况,刘统勋未与永常合力谋划安接台之战事宜。

    这在乾隆眼中,无疑是将班第等人弃之不顾,使其深陷绝境。

     在主观认识盛怒之下的乾隆帝,一道旨意如雷霆乍惊,将刘统勋革职查办并抄没家产。

    曾经的荣耀瞬间化作泡影。

    而刘统勋之子刘墉,也未能幸免,被革去官职,交付刑部。

     这天,我刚刚结束当值回到家中,却看到许多军兵将刘府团团包围。

    当我进入府中就见到还未进宫当值的刘墉身披枷锁,被人连推带搡地押着往外走。

    我赶紧问其缘由,带队的班第将军的弟弟班荣将军拿出乾隆圣旨说:“这是皇上的旨意,并非在下之意!”这时我才知道出了这么大的事儿。

     刘府内,军兵们到处乱翻乱找。

    刘府一干人等都被集中在院落当中。

    我赶紧利用我的身份进入后宅,跑到刘墉的住处。

    在书柜里找到了太后赏赐给刘墉的朝珠,揣在怀中。

    还好那些军兵对书籍不感兴趣,没来这书柜翻找,不然就坏菜了。

     这时突然听到前院一阵吵闹,我三步并作两步到了前院,看到班荣正在拖拽单莹嫂子,两个孩子抓着单莹嫂子衣服在哭。

    “住手!”我大喝一声,走到跟前一把把班荣的手抓住用力一掰,疼的班荣呲牙咧嘴的松开了。

    气的张成竟然把菜刀都拿出来了。

    原来这小子看着单莹嫂子好看,就动手动脚,调戏单莹。

    得到反抗后要把单莹带走。

     当我把班荣弄疼了后他竟然抽出了腰刀!想和我动武。

    格格本来就不高兴,一看他动刀,“噌”的一下抽出了软剑,直接对准了班荣的哽嗓咽喉说道:“不长眼的奴才,看看这剑上写的什么?”那班荣看到勤格格的宝剑上一面刻着“乾隆御赐”、另一面上刻着“青龙宝剑”。

    吓得班荣赶紧把刀还入刀鞘,双手抱拳一直赔礼“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别小看这把剑,它相当于天子剑。

    即使今天杀了班荣这小子也白杀。

    班荣安排人对刘府严加看管,除我和格格之外,其他人严禁出入。

    抄出的东西,暂且放到空房之内封存不得擅动,直到这时候我才知道是因为刘统勋惹的祸。

     就这样,我们刘府一家,仿若从那高高的云端,直直坠入了黑暗的深渊,往昔的辉煌不再,只余下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