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皇储之争
关灯
小
中
大
和珅与刘墉因引进西方文化一事争得不可开交,刘墉也因此被乾隆降为四品官员。
此后,和珅在朝堂上一手遮天。
因其权势熏天,一些想争夺储君之位的皇子们蠢蠢欲动,开始找机会依附于他。
乾隆五十九年初春,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之下,暗流涌动。
随着乾隆年龄渐长,他的一众皇子们纷纷展露出对皇位的渴望,那份觊觎之心如同隐秘燃烧的火焰,在宫廷的阴影中蔓延。
这一日,养心殿内,乾隆正端坐在龙椅之上,翻阅着各地呈上的奏章。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光影,映照着他略显疲惫的面容。
此时,大皇子永璜正恭敬地站在一旁,试图寻找合适的时机,向乾隆进言。
“皇阿玛,儿臣近日听闻江南一带水患频发,百姓流离失所,儿臣愿亲往赈灾,为皇阿玛分忧。
”永璜一脸诚恳地说道。
乾隆微微抬头,目光在永璜身上停留片刻,缓缓说道:“你有这份心,倒是难得。
只是赈灾之事,关系重大,需谨慎行事。
” 永璜心中一喜,赶忙说道:“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阿玛所托。
” 然而,就在永璜满心欢喜之时,三皇子永璋却从殿外匆匆走进,行礼之后说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大皇兄虽有此心,但毕竟经验尚浅。
儿臣曾研习水利之术,对赈灾之事也有所了解,若皇阿玛信得过儿臣,儿臣愿代大皇兄前往。
” 永璜闻言,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恨永璋横插一杠。
乾隆看着两个儿子,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忧虑。
他深知,皇子们对皇位的争夺已然开始,而这种争夺若不加以控制,必将影响朝局稳定。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各皇子也在暗中拉拢大臣。
二皇子永琏虽早逝,但他的支持者们仍未死心,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与永琏关系较为亲近的皇子,试图通过扶持新主,延续自身的权势。
和珅,这位乾隆面前的红人,此刻正周旋于各皇子之间。
他心中明白,选择一个合适的皇子作为未来的靠山,对自己的仕途至关重要。
这一日,他来到了四皇子永珹的府邸。
“四阿哥,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皇子之间明争暗斗,您不可不早做打算啊。
”和珅一脸谄媚地说道。
永珹微微皱眉,说道:“和大人,本皇子一向无心争斗,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 和珅微微一笑,说道:“四阿哥,这皇宫之中,又有谁能真正置身事外呢?您若不争取,恐怕日后难免会受人欺凌。
” 永珹心中一动,沉思片刻后说道:“和大人所言,倒也有些道理。
只是,本皇子不知该如何是好。
” 和珅见状,心中暗喜,赶忙说道:“四阿哥,以奴才之见,您不妨多结交一些朝中大臣,积攒自己的势力。
只要您手中有了足够的力量,这储君之位……”和珅说着,目光中闪过一丝狡黠。
而另一边,王杰、阿桂等人也有些稳不住脚,便找到刘墉商量此事。
然而刘墉表示,虽然自己还在军机处任职,但只是个四品小吏,不便参与此事。
其实刘墉早就知道乾隆已经内定了皇储之位,为了保密,他只能佯装保持中立的态度。
另外,他也深知皇子纷争的危害,心中忧虑不已。
“大人,看您心事重重的样子,可是有什么烦心事?”管家张成走过来,轻声问道。
刘墉叹了口气,说道:“如今皇子们为了皇位争斗不休,长此以往,必将危及国家稳定。
我虽想劝说皇上早日明确皇储之人,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开口。
” 张成思索片刻,说道:“大人,皇上一向信任您,您不妨找个合适的时机,直言相谏。
说不定皇上会听从您的建议呢。
” 刘墉微微点头,说道:“也只能如此了。
只是,这朝堂局势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惹来祸端。
” 几日后,早朝之上,刘墉鼓起勇气,出列奏道:“皇上,如今皇子们皆已长大成人,为了朝局稳定,恳请皇上早日明确储君之位。
” 乾隆听闻此言,脸色微微一变,沉默片刻后说道:“刘墉,此事朕自有打算,你无需多言。
” 刘墉赶忙说道:“皇上,皇子们之间的争斗已经愈演愈烈,若不早言明储君,恐怕会引发更大的乱子。
” 乾隆眉头紧皱,心中对皇子们的争斗本就烦闷,此时刘墉又提及此事,让他心中更加不悦。
但他深知刘墉一片忠心,也不好过分斥责,只是说道:“朕已说过,此事朕会考虑,还轮不到你提醒,退下吧!” 刘墉无奈,只得退下。
他心中明
此后,和珅在朝堂上一手遮天。
因其权势熏天,一些想争夺储君之位的皇子们蠢蠢欲动,开始找机会依附于他。
乾隆五十九年初春,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之下,暗流涌动。
随着乾隆年龄渐长,他的一众皇子们纷纷展露出对皇位的渴望,那份觊觎之心如同隐秘燃烧的火焰,在宫廷的阴影中蔓延。
这一日,养心殿内,乾隆正端坐在龙椅之上,翻阅着各地呈上的奏章。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斑驳光影,映照着他略显疲惫的面容。
此时,大皇子永璜正恭敬地站在一旁,试图寻找合适的时机,向乾隆进言。
“皇阿玛,儿臣近日听闻江南一带水患频发,百姓流离失所,儿臣愿亲往赈灾,为皇阿玛分忧。
”永璜一脸诚恳地说道。
乾隆微微抬头,目光在永璜身上停留片刻,缓缓说道:“你有这份心,倒是难得。
只是赈灾之事,关系重大,需谨慎行事。
” 永璜心中一喜,赶忙说道:“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阿玛所托。
” 然而,就在永璜满心欢喜之时,三皇子永璋却从殿外匆匆走进,行礼之后说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大皇兄虽有此心,但毕竟经验尚浅。
儿臣曾研习水利之术,对赈灾之事也有所了解,若皇阿玛信得过儿臣,儿臣愿代大皇兄前往。
” 永璜闻言,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恨永璋横插一杠。
乾隆看着两个儿子,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忧虑。
他深知,皇子们对皇位的争夺已然开始,而这种争夺若不加以控制,必将影响朝局稳定。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各皇子也在暗中拉拢大臣。
二皇子永琏虽早逝,但他的支持者们仍未死心,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与永琏关系较为亲近的皇子,试图通过扶持新主,延续自身的权势。
和珅,这位乾隆面前的红人,此刻正周旋于各皇子之间。
他心中明白,选择一个合适的皇子作为未来的靠山,对自己的仕途至关重要。
这一日,他来到了四皇子永珹的府邸。
“四阿哥,如今朝堂局势复杂,各皇子之间明争暗斗,您不可不早做打算啊。
”和珅一脸谄媚地说道。
永珹微微皱眉,说道:“和大人,本皇子一向无心争斗,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 和珅微微一笑,说道:“四阿哥,这皇宫之中,又有谁能真正置身事外呢?您若不争取,恐怕日后难免会受人欺凌。
” 永珹心中一动,沉思片刻后说道:“和大人所言,倒也有些道理。
只是,本皇子不知该如何是好。
” 和珅见状,心中暗喜,赶忙说道:“四阿哥,以奴才之见,您不妨多结交一些朝中大臣,积攒自己的势力。
只要您手中有了足够的力量,这储君之位……”和珅说着,目光中闪过一丝狡黠。
而另一边,王杰、阿桂等人也有些稳不住脚,便找到刘墉商量此事。
然而刘墉表示,虽然自己还在军机处任职,但只是个四品小吏,不便参与此事。
其实刘墉早就知道乾隆已经内定了皇储之位,为了保密,他只能佯装保持中立的态度。
另外,他也深知皇子纷争的危害,心中忧虑不已。
“大人,看您心事重重的样子,可是有什么烦心事?”管家张成走过来,轻声问道。
刘墉叹了口气,说道:“如今皇子们为了皇位争斗不休,长此以往,必将危及国家稳定。
我虽想劝说皇上早日明确皇储之人,但又不知道从何处开口。
” 张成思索片刻,说道:“大人,皇上一向信任您,您不妨找个合适的时机,直言相谏。
说不定皇上会听从您的建议呢。
” 刘墉微微点头,说道:“也只能如此了。
只是,这朝堂局势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惹来祸端。
” 几日后,早朝之上,刘墉鼓起勇气,出列奏道:“皇上,如今皇子们皆已长大成人,为了朝局稳定,恳请皇上早日明确储君之位。
” 乾隆听闻此言,脸色微微一变,沉默片刻后说道:“刘墉,此事朕自有打算,你无需多言。
” 刘墉赶忙说道:“皇上,皇子们之间的争斗已经愈演愈烈,若不早言明储君,恐怕会引发更大的乱子。
” 乾隆眉头紧皱,心中对皇子们的争斗本就烦闷,此时刘墉又提及此事,让他心中更加不悦。
但他深知刘墉一片忠心,也不好过分斥责,只是说道:“朕已说过,此事朕会考虑,还轮不到你提醒,退下吧!” 刘墉无奈,只得退下。
他心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