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永瑆被贬

关灯
    正当永瑆觉得自己离皇位越来越近的时候,这天,在紫禁城巍峨庄严的太和殿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

     乾清宫的龙椅之上,乾隆皇帝高坐,面容虽依旧保持着一国之君的威严,但眼中却难掩一丝疲惫与烦闷。

    殿下,皇子们正各执一词,争吵不休,而争论的焦点,正是储君之位。

     十二阿哥永璂神色严肃,率先迈出一步,拱手向乾隆行礼,声音清朗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皇阿玛,儿臣以为,永瑆年纪尚轻,对于朝堂之事、治国理政之道所知有限,经验不足。

    立储乃国之重事,关乎大清的千秋基业,实不能草率为之。

    ” 永瑆听闻,脸色微微一变,眉头紧蹙,上前一步,抱拳回礼,语气急切而不甘示弱:“皇兄此言差矣!年纪并非衡量能否为储君的唯一标准。

    我虽年少,但日夜苦读,钻研治国之策,对天下大事亦有自己的见解。

    ” 其他皇子们见状,也纷纷附和。

    支持永璂的皇子们个个神情凝重,言辞恳切,以各种理由阐述着永瑆的不足;而支持永瑆的皇子们则面红耳赤,据理力争,强调着永瑆的潜力与才华。

    一时间,朝堂上吵得沸反盈天。

     乾隆缓缓起身,龙袍随风飘动,眼神扫过殿下的皇子们,威严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都住口!立储之事,朕自有考量。

    你们皆是朕的皇子,本应同心同德,为大清江山出力,如今却为了这储君之位争吵不休,成何体统!” 皇子们听闻,纷纷噤声,低下头去。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只有轻微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

     “关于储君之事,容后再议,退朝!”乾隆挥了挥手,疲惫地说道。

     紫禁城,红墙黄瓦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着威严的光芒,宫殿错落有致,彰显着皇家的庄重与神秘。

    御花园中,花草繁茂,亭台楼阁点缀其间。

    正值春末夏初,微风轻拂,御花园内一片生机勃勃。

     十二皇子永璂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腰间束着一条墨色丝带,面色阴沉地漫步在曲折的小径上。

    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不甘与嫉妒,时不时握紧拳头,仿佛在压抑着内心的怒火。

     不远处,几位皇子正聚在一起谈笑着。

    为首的正是在和珅支持下风头正劲的永瑆,他穿着华丽的明黄色常服,头戴紫金冠,身姿挺拔,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周围的皇子们或谄媚地附和,或恭敬地倾听,将永瑆簇拥在中心。

    永璂看着这一幕,心中的嫉妒如潮水般翻涌。

     永璂自幼便对皇位有着强烈的渴望,他自认为论才学、论智谋,都不比其他皇子差。

    想起小时候,他在书房中日夜苦读,期望能在父皇面前崭露头角,博得欢心。

    然而,这些努力似乎都被父皇忽视了,而如今永瑆却因和珅的助力备受瞩目。

    “凭什么他永瑆能如此风光,不过是仗着和珅那老匹夫的支持罢了!”永璂低声咒骂着,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就在这时,永璂的贴身太监小顺子匆匆赶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永璂微微点头,眼神中露出一丝算计,“走,去四皇子府。

    ”说罢,他加快了脚步,身后的小顺子急忙跟上。

     四皇子永珹的府邸装饰得颇为典雅,虽不及皇宫的奢华,却也尽显皇家气派。

    永璂来到府中,径直走进书房。

    四皇子永珹早已在书房等候,见永璂进来,赶忙起身相迎。

     “十二弟,今日前来,所为何事?”永珹中等身材,面容和善,眼神中却透着一丝精明。

     永璂也不寒暄,直接说道:“四哥,如今永瑆在和珅的支持下,风头无两,大有被立为储君之势。

    我们若不想办法,日后恐怕都没有立足之地了。

    ” 永珹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十二弟所言极是,永瑆与和珅勾结,确实对我们不利。

    只是,我们该如何做?” 永璂眼中闪过一丝阴冷,“四哥,我们联合其他几位皇子,共同向父皇进谏,列举永瑆与和珅勾结的种种恶行,让父皇看清他们的真面目。

    ” 永珹犹豫道:“此举恐怕风险不小,若父皇不信,我们岂不是自讨苦吃?” 永璂冷笑道:“四哥,如今我们已没有退路。

    若永瑆真的被立为储君,我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上一拼。

    ” 永珹咬了咬牙,“好,十二弟,我听你的。

    只是,我们还需联络其他几位皇子,确保万无一失。

    ” 随后,永璂和永珹又细细商讨了一番具体的计划,决定先联络与他们关系较好且对永瑆同样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