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吓死张成

关灯
    正当永璘走投无路时,这天恰巧遇到了纪晓岚。

    纪晓岚看到永璘垂头丧气的样子,就问他:“王爷这是怎么了?为何这么无精打采的?” 永璘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了纪晓岚。

    纪晓岚听后,抚着胡须微微一笑,说道:“王爷莫急,此事并非毫无转机。

    这些大臣们之所以不敢轻易表态,无非是担心站错队伍,惹来祸端。

    若想让他们支持颙琰殿下,需寻一个恰当的时机,让他们看到颙琰殿下的实力与皇上对他的看重,如此,他们便会放心归附。

    ” 永璘眼睛一亮,连忙问道:“纪大人有何高见?还望大人明示。

    ” 纪晓岚略一思索,说道:“这事儿吧,你去找和珅或者刘墉,他二人定能帮你。

    不过,和珅受到皇上制裁,在家思过呢。

    王爷还是去找刘墉吧。

    ” 永璘听了纪晓岚的话,满心欢喜,辞别纪晓岚后就来到了刘府,而刘墉恰巧在家。

     当张成把永璘引进刘墉书房后,永璘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刘墉听后说道:“王爷,老臣绝不敢揣摩皇上立储之事。

    老臣只能告诉你,世上之事,争则未必得之,不争未必失之。

    回去好好替你们父皇多多分忧,干好你父皇交代给你们的事儿比什么都强!” 永璘是个聪明人,一听刘墉的话立刻明白了。

    他赶紧给刘墉深施一礼,扭头要走。

    正要走的时候,他看到了刘墉几案上一则加急公文,就多问了一句:“刘大人,这加急公文是怎么回事呀?”刘墉说道:“这乃是河南水患的加急公文,陛下正为黄河水患一事忧心!” 永璘听后记在了心里,向刘墉告辞后就离开了刘府。

    张成在一旁等永璘离开后说道:“呵呵,老爷,您刚才说的意思是不是颙琰就是储君呀?据奴才所知,好像只有颙琰没有参与皇储之争!” “大胆——!”刘墉听后怒斥张成,“张成!你可知道你刚才的话是要灭门九族的?满朝文武皆不敢胡乱猜测,你怎么就敢乱说?你摸摸自己有几个脑袋!” 刘墉一句话,让张成咯噔一下愣在了那里,脑袋上的汗珠一会儿就掉下来一大片。

    张成之前跟了刘统勋那么多年,如今又跟了刘墉这么多年,岂能不知道他刚才说的话的严重性?在刘墉喊了他两声之后,他才回过神来。

    刘墉告诉他,让他回去休息,千万不能再提此类犯大忌的话了。

     张成走了之后,我对刘墉说道:“三哥!您刚才会吓着张成的!”刘墉说:“他在京城官场混了这么长时间,应该没什么问题。

    ” 然而第二天早上,刘墉准备上朝的时候,张成并没有前来伺候。

    正当刘墉准备上轿的时候,张成的儿子张堃哭着来到刘墉跟前跪下说道:“大人!我父亲他……他……他去世了!” 我听后打了个激灵,刘墉也愣在了那里。

    我心里埋怨自己:“刘安呀……刘安!你的嘴怎么那么贱,没事胡说八道什么呐!这不,张成真的被吓死了!” 刘墉其实也后悔昨日对张成说的那些话,但是现在为时已晚。

    那就啥也别说了,我赶紧让甄平进宫给刘墉和我告个假,今天肯定是不能进宫理事了。

    我们四个老伙计如今已经去了两个了,我们不能弃之不顾呀! 刘墉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吩咐家人好生安置张成的后事。

    他看着张堃,眼中满是怜惜与愧疚,说道:“孩子,你莫要太过悲伤,你父亲一生忠诚勤恳,我定会厚葬他。

    往后你就接替你父亲做我刘府的管家,张家有什么事儿尽管跟我说。

    ” 张堃抽泣着磕头谢恩,说道:“多谢大人,父亲生前常说能在大人身边伺候是他的福气,如今他虽去了,但我也定当追随大人,铭记大人的恩情。

    ” 刘墉长叹一声,转身回府。

    我陪着他,坐在书房之中,目光呆滞地望着墙壁,许久都没有说话。

    我知道他心里不好受,轻声劝道:“三哥,张成之事虽让人痛心,但您也别太自责了,谁能想到会出这样的事呢。

    ” 刘墉缓缓摇头,说道:“我当时确实是太严厉了,张成跟随我多年,向来谨小慎微,昨日那话虽说犯了大忌,可我不该如此斥责他,是我疏忽了他的感受。

    ” 我不知该如何安慰他,只能默默陪在一旁。

    过了一会儿,刘墉似乎缓过神来,说道:“如今河南水患,皇上必定焦心,这事儿不能耽搁。

    ”说着,他便起身准备整理些应对水患的建议。

     就在这时,下人来报,说永璘王爷又来了。

    刘墉与我对视一眼,赶忙迎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