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踪建文永乐选智者 乘长风龙江造大船(1)
关灯
小
中
大
众人退下,便殿内只剩下永乐和金忠两个人。
永乐赐座,面带微笑,显见着君臣的关系很不一般。
“朕反复思量,”永乐说,“比来比去,内官中再没有比郑和更合适的人选,只是不知其能否当得起此番重任。
” “皇上敬请宽心,”金忠信心满满,“三保虽未曾独自带兵,但他在皇上身边历练了二十多年,有勇有谋,面相上都有个帅才相,臣在私下里也问过袁珙,所见略同,陛下尽可放心,大胆使用。
” 永乐深深地点点头,慢慢陷入对往事的沉思中。
建文四年,他率燕军攻占南京后,当时宫中起火,十分混乱,谁也不知建文是逃了还是死了,军士和太监们从乾清宫的大火中找出了一具已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乾清宫还能有谁呢,大家都说是建文帝,后来还讨论了是否以“帝”礼安葬的问题。
然而,有关建文的言论并没有随着埋入地下的那具焦尸而终止,倒像是附着了地气,等待气候适宜的时候,终于漫散开来。
似乎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说建文根本没死,那年装殓的是他妻子马皇后的尸体;还说他由十几个文臣护着,换上太祖在世时为他备下的僧服,剃度为僧后由大内鬼道逃到城外,浪迹江湖,云游四方;还有的说他剃度后由南京去了福建,从福建搭乘外番的商船去了南洋募兵;还有的说是僧录司左善事溥洽为十几人发放的度牒,让他们一路通关,畅行天下。
三人成虎。
传言多了,永乐也不得不信,他曾秘密安排锦衣卫微服私访,收集的言论更让他惊诧,除剃度为僧、鬼道遁出外,还有人说他在西洋已募集了数万人马。
永乐坐不住了,他要派人到西洋去看看,而这么秘密的事,只有内臣最可靠。
“皇上,内官监太监马三保到了,在殿外候着。
”黄俨的通禀打断了永乐的沉思。
“朕已赐其姓名为郑和,有些日子了,为什么改不过来?”“奴才这张臭嘴,该掌嘴。
”黄俨说着,就在自己的脸上象征性地打了一下。
永乐也不睬他,说了句“叫进吧”。
片刻工夫,一个身高九尺、体貌伟岸的白净脸大汉跪在皇帝面前叩头,礼毕,直起身, 他的跪姿竟和别人站着的个头差不多。
“奴才给皇上行
永乐赐座,面带微笑,显见着君臣的关系很不一般。
“朕反复思量,”永乐说,“比来比去,内官中再没有比郑和更合适的人选,只是不知其能否当得起此番重任。
” “皇上敬请宽心,”金忠信心满满,“三保虽未曾独自带兵,但他在皇上身边历练了二十多年,有勇有谋,面相上都有个帅才相,臣在私下里也问过袁珙,所见略同,陛下尽可放心,大胆使用。
” 永乐深深地点点头,慢慢陷入对往事的沉思中。
建文四年,他率燕军攻占南京后,当时宫中起火,十分混乱,谁也不知建文是逃了还是死了,军士和太监们从乾清宫的大火中找出了一具已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乾清宫还能有谁呢,大家都说是建文帝,后来还讨论了是否以“帝”礼安葬的问题。
然而,有关建文的言论并没有随着埋入地下的那具焦尸而终止,倒像是附着了地气,等待气候适宜的时候,终于漫散开来。
似乎大街小巷都在议论,说建文根本没死,那年装殓的是他妻子马皇后的尸体;还说他由十几个文臣护着,换上太祖在世时为他备下的僧服,剃度为僧后由大内鬼道逃到城外,浪迹江湖,云游四方;还有的说他剃度后由南京去了福建,从福建搭乘外番的商船去了南洋募兵;还有的说是僧录司左善事溥洽为十几人发放的度牒,让他们一路通关,畅行天下。
三人成虎。
传言多了,永乐也不得不信,他曾秘密安排锦衣卫微服私访,收集的言论更让他惊诧,除剃度为僧、鬼道遁出外,还有人说他在西洋已募集了数万人马。
永乐坐不住了,他要派人到西洋去看看,而这么秘密的事,只有内臣最可靠。
“皇上,内官监太监马三保到了,在殿外候着。
”黄俨的通禀打断了永乐的沉思。
“朕已赐其姓名为郑和,有些日子了,为什么改不过来?”“奴才这张臭嘴,该掌嘴。
”黄俨说着,就在自己的脸上象征性地打了一下。
永乐也不睬他,说了句“叫进吧”。
片刻工夫,一个身高九尺、体貌伟岸的白净脸大汉跪在皇帝面前叩头,礼毕,直起身, 他的跪姿竟和别人站着的个头差不多。
“奴才给皇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