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关灯
    是风姿英伟,相貌清奇,与凡夫俗子不同。

     朱翊钧盘坐在蒲团上打量着这位老臣。

     或许是塞外的风雪重新塑造了这个人。

     朱翊钧觉得这个人和朝堂上的众人格格不入。

     一个南方人却操着一口北方的腔调,带着冷硬和苦闷。

     朱翊钧笑道:“谭子理,朕知道你。

    ” 谭纶顿时松了口气:“臣惭愧,略有几分虚名。

    ” 朱翊钧对着张居正笑道:“先生,此人不像你说的那般脾气火爆,言之不实啊。

    ” 谭纶身体僵硬了一瞬,他再暴躁,也得看脸色啊。

     君不见,高拱那牛脾气,都知道见机行事。

     张居正缓缓摇头:“陛下且拭目以待,日久见人心。

    ” 装的人模狗样很容易,但装一辈子,就难了。

     朱翊钧这才直入主题:“那么,谭子理,依你之见,这场仗该不该打。

    ” 和东吁的战争不温不火,朝廷却一直在备战。

     近日弹劾殷正茂的奏疏一下就多了起来。

     这个问题也是最为兵部尚书的首要问题。

     谭纶听后,起身俯首道:“臣以为,此事当速决之,不可拖延日久。

    集结重兵,一举功成。

    ” 不要和东吁陷入恶心无比的拉锯战。

     要打就一路打到他们的国都去。

     “明岁春暖花开,大雪解冻,绿皮天灾近在咫尺。

    ” “故臣以为,若要掀起大战,此战最迟要在明年春天解决。

    若敌寇群起而攻,大明腹背受敌,则情势危矣。

    ” “不然,则当以缓图。

    ” 大明要极力避免双线开战的情况。

     朱翊钧把玩着念珠,听了谭纶的论断并不意外。

     出动京营的本意,就是为了解决徐阶的问题。

     和东吁的战争,根本目的是拒敌于国门之外。

     朱翊钧的沉默将祭坛上的时间无限拉长。

     谭纶擦了擦额头根本不存在的虚汗。

     张居正笑眯眯地看着谭纶。

     让你什么话都敢乱说。

     多少人在这里面吃饭。

     船厂和军械厂吸收了大量流民。

     此乃百万黎庶衣食所系。

     这些扩张的军械厂和船厂,已经是大而不能倒。

     朱翊钧笑道:“子理,此话说的在理。

    ” 这个兵部尚书可以走马上任了。

     谭纶松了口气。

     但随后朱翊钧话音一转:“朕知道,你们在北边受了委屈。

    藏了一肚子话,让朕也听一听,这些地方有多跋扈。

    ” 张居正瞥了一眼皇帝。

     好嘛,拉偏架拉的如此明显。

     谭纶心情都舒畅不少。

     他活动有些僵硬的手腕,收拾齐整,半坐在矮凳上。

     这份苦闷,是真的苦啊。

     谭纶将一切缓缓道来。

     “陛下容秉,元敬麾下的南北兵矛盾日益加剧,宣府方面屡次三番的越界抢功……” 如此种种,不可胜数。

     “求陛下做主。

    ” 说出来之后,谭纶总算是舒服多了,实在是不吐不快。

     相比于缺衣少食,这些对于修士们而言不算什么。

     重要的是充满恶意的同胞和友军,太糟心。

     宣府的兵马对他们饱含恶意,时常漠视着蓟县的修士们陷落绿皮手中,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