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一分价格一分货

关灯
    轻轻拍了拍笼屉,“蒸包子讲究火候和时间,火大了,包子容易塌皮、馅料发苦;火小了,外皮发黏,馅料也熟不透。

    咱们店里的三丁包,得用旺火蒸上10分钟左右,这个时间是多年摸索出来的,能让包子充分膨胀,外皮松软,馅料鲜香。

    ” 我赶紧凑上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蒸笼,将王师傅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暗暗想着,一定要把这蒸包子的窍门也学会,让自己做的三丁包早日达到店里的招牌水准。

     于是,王师傅把看守蒸笼火候的重任交给了我,他目光中满是信任:“大山,这火候可是蒸出好包子的关键,可得盯仔细了。

    ”我郑重点头,站到蒸笼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跳跃的火苗。

     有了之前跟薛师傅学煲高汤时对火候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揣摩,如今看这蒸三丁包的火力大小,我心里一下就有了底。

    那时,为了掌握高汤火候,我在炉灶前一守就是几个小时,从大火催沸到小火慢炖,不同火力下食材与汤汁的变化都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如今面对蒸笼,我能精准判断何时该维持旺火,何时又需微调。

     想到这儿,我满心感激,在学艺之路上,竟有幸遇到这么多倾囊相授的好师傅。

    我扭头,用满是敬意与感恩的目光投向王师傅,他正微笑着看我,那笑容里饱含着对我的期许,似是无声地鼓励我:好好学,未来淮扬面点的传承就靠你了。

     王师傅神色认真,目光专注地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道:“大山,现在我再跟你重申一遍这火候的掌控,虽说你跟薛师傅学过不少,但这其中的门道,还得你自己用心去咂摸。

    ” 他指了指案台上刚包好的三丁包,接着说:“你瞧,包好的包子可不能立马就蒸,得先放一下,这叫‘醒包’,作用可大着呢。

    这醒包啊,讲究的是和周遭环境的适配,温度不同,醒包所需的时间就不一样,就像现在这春末夏初,气温不冷不热,放个10来分钟就行;要是到了大冬天,寒气重,得延长到15分钟甚至20分钟,包子才能彻底醒透,蒸出来才会蓬松饱满。

    而到了三伏天,热气足,5到8分钟差不多就够,时间长了,包子可能还没蒸就先发过头了。

    ” 我听得聚精会神,不住地点头,深知这看似简单的步骤背后,藏着的都是师傅们多年积累的经验,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些细节牢记于心,不辜负师傅的教导。

     王师傅抬眼望了望窗外,不紧不慢地说:“这会儿是九月份,天儿还有些暑气未消,醒包六分钟左右就成。

    ”说罢,他走到炉灶边,示意我跟上,“现在开始蒸三丁包,这第一步很关键,得先用大火猛烧,让锅里的水迅速升温、沸腾翻滚,这行话叫‘上气’,只有气足了,包子才能蒸得透。

    ” 喜欢我的三年学徒生涯和二十六个师傅请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学徒生涯和二十六个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