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刘墉丧妻

关灯
    城老家看看。

    ”说着,将圣旨呈上。

     刘墉一听,脸色瞬间大变,接过圣旨,站起身来,说道:“怎么会这样?你伯母现在没事儿吧?那……那我这就动身回家。

    ” 刘墉立刻喊来甄平和萧逸简单收拾了一下,便要带着刘泷等人连夜出发。

    这个时候,我和张成执意也要回家看看单莹嫂子,刘墉就安排张成的大儿子张堃和谢玲儿一起临时掌管府上一切事务,然后带着我们一起上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路上,刘墉心急如焚,催赶着马车,恨不得立刻飞到单莹身边。

    而刘泷坐在马车里,看着刘墉焦急的样子,心中满是愧疚,又不敢表露出来,只能默默叹气。

     终于,一行人赶到了诸城老家。

    刘府老宅内一片寂静,只有几个下人在门口守着。

    刘墉刚一下车,便急忙往内堂走去。

    刘希鹏、勤格格等人早已在此等候,见刘墉回来,纷纷迎上前去。

    刘墉问道:“莹儿呢?她现在怎么样了?”刘希鹏、勤格格等人低着头,不敢直视刘墉的眼睛。

    刘墉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大声问道:“你们倒是说话啊!莹儿到底怎么了?” 刘泷实在忍不住,“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说道:“伯父,三伯母她……她已经在十多日前病逝了。

    ”刘墉听后,如遭雷击,身子晃了晃,差点摔倒。

    我和张成等人赶忙上前扶住他。

    刘墉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不可能,怎么会……怎么会这样?”说着,泪水夺眶而出。

     刘墉缓缓走到单莹的灵堂前,看着灵堂上的牌位,悲痛欲绝。

    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放声大哭:“莹儿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留我一人可怎么活啊……”哭声在寂静的灵堂内回荡,让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接下来的日子,刘墉沉浸在悲痛之中,整个人变得憔悴不堪。

    他每天都守在单莹的灵堂前,不吃不喝,只是默默地流泪。

    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不知如何安慰他。

     勤格格见刘墉如此消沉,心中担忧。

    她对我说道:“夫君,不能再让三哥哥这样下去了,这样下去他的身体会垮的。

    ”我无奈地说道:“我也劝了,可三哥根本听不进去啊。

    ”勤格格沉思片刻后说道:“要不这样,咱们找些三哥哥平日里关心的事情,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

    ”我觉得有理,便和谢玲儿商量起来。

     我们先是让刘希鹏来陪刘墉,刘希鹏是刘墉的继子,一直深受刘墉喜爱。

    刘希鹏来到刘墉身边,哭着说道:“父亲,您别太伤心了,母亲在天之灵也不想看到您这样啊。

    您要是把身体熬垮了,母亲泉下有知,也不会安心的。

    ”刘墉看着刘希鹏,心中一阵感动,他轻轻抚摸着刘希鹏的肩膀,说道:“鹏儿,你说得对,为了你,为了这个家,我也得振作起来。

    ” 然而,话虽如此,刘墉的心中依旧充满了痛苦。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总会想起与单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利刃一般刺痛着他的心。

     就在刘墉沉浸在悲痛中难以自拔时,京城那边传来了消息。

    原来,朝廷中有人趁机弹劾刘墉,说他在守孝期间不理政务,有失大臣之责。

    我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赶忙告诉刘墉。

    刘墉听后,怒从心头起,他说道:“这些人真是落井下石!我刘墉一生忠心耿耿,为朝廷尽心尽力,如今不过是遭逢此等大难,他们便如此陷害我!” 我劝道:“三哥,您先别生气,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应对此事。

    ”刘墉沉思片刻后说道:“我即刻修书一封,向皇上说明情况,相信皇上会明察秋毫的。

    ”于是,刘墉强忍悲痛,提笔修书,将自己家中变故以及守孝期间的情况详细写了下来,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与此同时,谢玲儿也没有闲着。

    她想到刘墉在京城有不少故交好友,或许可以请他们帮忙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

    于是,她让安杰列出一份名单,然后亲自修书,恳请这些人出手相助。

     京城中,刘墉的那些故交好友收到谢玲儿的书信后,纷纷进宫向皇上为刘墉求情。

    皇上看了刘墉的书信,又听了众大臣的求情,心中对刘墉的遭遇也颇为同情。

    他说道:“刘墉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如今遭此大难,朕又怎会不知。

    那些弹劾的折子,朕连看都不用看!”于是,皇上把弹劾刘墉的奏章一一驳回,并下旨让刘墉安心守孝,待守孝期满后再回朝任职。

     朝堂上这一闹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