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刘墉丧妻

关灯
    颙琰就知道了此事,于是颙琰来到养心殿向乾隆恳求道:“父皇,刘墉刘大人乃我大清柱国之臣,几次跟着刘大人出巡,儿臣都学到了不少治国理政的道理。

    今日刘大人夫人单莹去世,儿臣想去吊唁一番。

    一来给刘大人一个安慰及肯定;二来也去看望一下勤格姑姑,还请父皇应允!” 乾隆听到颙琰的一番话,深感欣慰,便允许了颙琰的请求,并且让他带上旨意前往山东。

     颙琰领了旨意,即刻带着随行人员快马加鞭赶往山东诸城。

    一路上,他心中感慨,刘墉一生刚正不阿,为朝廷鞠躬尽瘁,如今遭此丧妻之痛,实在令人唏嘘。

     数日后,颙琰一行人终于赶到了诸城刘墉老家。

    刘府门前,下人远远瞧见一行人车马众多,气势不凡,赶忙进去通报。

    刘墉听闻皇十五子颙琰前来,强打起精神,带着家中众人出门迎接。

     颙琰下了马车,看到刘墉形容憔悴,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他快步走上前,扶住刘墉,说道:“刘大人,节哀顺变呐。

    ”刘墉感激地看着颙琰,眼中满是悲戚,说道:“多谢十五阿哥挂念,老臣实在是痛心疾首。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后,颙琰一脸庄重地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刘墉为朝廷肱骨之臣,忠心耿耿,屡立奇功。

    今遭夫人病逝之痛,朕心甚忧。

    特命皇十五子颙琰前来吊唁,以示朕意。

    望刘爱卿节哀顺变,安心守孝。

    待守孝期满,回朝继续为朕分忧。

    钦此!” 刘墉带领我们众人跪地谢恩,接过圣旨。

    颙琰将圣旨交予刘墉后,又从侍从手中接过祭品,亲自前往单莹灵堂吊唁。

    在灵堂前,颙琰神情肃穆,缓缓上香,而后深深鞠躬。

    他看着单莹的灵位,心中默默叹息,感慨这世间无常。

     吊唁完毕,颙琰回到大厅,拉着刘墉的手说道:“刘大人,您一生清正廉洁,为朝廷为百姓做了诸多实事,皇阿玛心里都清楚。

    此次之事,您不必过于忧心,安心守孝便是。

    ”刘墉眼中闪着泪花,说道:“多谢十五阿哥宽慰,老臣定不辜负皇上和十五阿哥的厚爱。

    只是内人突然离去,老臣实在难以释怀。

    ” 颙琰又转头看向勤格格,说道:“勤格姑姑,您老人家年纪也不小了,也要保护好身体。

    帮着刘安多劝劝刘大人,莫要让他过于悲伤,保重身体才是要紧。

    ”勤格格赶忙应道:“多谢十五阿哥挂念!请阿哥放心,我定会好好劝劝三哥的。

    ” 众人又说了些宽慰的话,颙琰见刘墉精神不佳,也不便久留,便起身告辞。

    刘墉等人将颙琰送出府门,颙琰再次叮嘱刘墉保重身体后,这才带着随行人员离去。

     望着颙琰远去的背影,刘墉心中百感交集。

    颙琰此次前来,不仅带来了皇上的关怀,也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温暖。

    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振作起来,不辜负皇上和众人的期望。

     我们送走颙琰之后,刘墉心中对皇上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他对着京城的方向,跪地磕头,说道:“皇上圣明,臣刘墉定当铭记皇上的恩典,日后定当更加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

    ” 经过此事,刘墉也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他深知,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做。

    于是,他开始重新打理家中事务,教导刘希鹏和刘泷的儿子读书识字,同时也关注着朝廷的局势。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墉的心情也逐渐平复。

    然而,就在他以为生活即将恢复平静的时候,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我的夫人勤格格,自从单莹嫂子离世那天起,就一直悲伤郁闷。

    这不,这位曾经欢快的女人,在刘墉守孝期快满的时候,病倒了。

    这一下,整个山东刘府又慌乱了起来,赶紧请了诸城最好的大夫进行调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墉守孝期满,勤格格的病好歹算是稳定了下来。

    刘墉这次不敢大意,决定回京时让我一定带上勤格格,并且让刘泷夫妇及孩子一同进京陪护。

     这天,我们收拾行装,准备返回京城。

    临行前,刘墉来到单莹的墓前,默默地说道:“莹儿,我要回京城了。

    你放心,我会好好生活,也会将孩子们教导成人。

    你在天之灵,保佑我们一切顺利吧。

    ”说完,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去。

    我们大伙给单莹嫂子行礼后,也一起跟着刘墉回了京城…… 喜欢我和宰相刘罗锅请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刘罗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