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关灯
    瓦雷兹 瓦雷兹(EdgardVarèse,18831965) 美国作曲家。

    出生于法国。

    1927年入美国籍。

    早年学习数学及工程学。

    1903年后,违背其父意愿赴巴黎,先后在歌唱学校及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鲁塞尔、丹第及维多尔学习作曲。

    1907年赴柏林,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布索尼及奥地利诗人、剧作家霍夫曼斯塔尔。

    通过霍氏,他的作品引起了R·施特劳斯的兴趣,并获得公演机会。

    在此期间,他与罗曼·罗兰及德彪西也一度有过交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但因病不久即退役。

    1915年末移居美国。

    此后,除19281933年间曾在法国逗留外,他终生定居纽约。

    瓦雷兹虽非职业指挥家,却长年从事指挥工作。

    作为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中创建了许多音乐社团组织,其中较重要者有:柏林交响合唱团、纽约新交响乐团(1919)、国际作曲家协会(ICG)(纽约,1921;柏林,1922)、泛美作曲家联合会(纽约,1928)等。

    此外,他还曾担任美苏文化交流协会第一任主席,并且是在西班牙内战中对佛朗哥政权作战的国际旅游救援委员会的创建者之一。

    瓦雷兹一生创作不多。

    除一部未完成的歌剧及少量由人声与乐队演出的作品外,大部分均为不同编制而写的管弦乐曲。

    其早期作品大多在20年代毁于一场火灾。

    在留传下来的作品中,以为小型乐队而作的《多棱镜》(19221923)、《积分》(19231925)、《离子化》(1931)及为大型乐队而作的《阿美利加》(19201921)及《荒漠》(19501954)最为出名。

     瓦雷兹早年曾受到未来主义的影响。

    他主张把作为噪音的音响引入音乐之中。

    他早年创作的《多棱镜》、《积分》等作品,已完全摒弃了弦乐器,而仅以管乐及多种打击乐器演奏。

    在为十三位演奏者而作的《离子化》中,则仅用包括警报器在内的数十件打击乐器演奏,成为最早为噪音打击乐器而作的乐曲之一,并因此被视为“噪音的解放者”与噪音主义的倡导者。

    瓦雷兹也是电子一技术实验音乐的先驱之一。

    早在1922年他便预言,在未来的音乐中,“作曲家必须与电子学家合作”。

    在他的20年代的创作中,已显示出某些电子音乐构思的特征。

    50年代初,他曾在歇菲尔协助下创作了电声与常规乐队相结合的《荒漠》,并制成了《电子之诗》等磁带音乐。

    他自称,他并非音乐家,而是与“时值、频率与强度”打交道的人。

    他认为,音乐作品应当是一种“组织化的音响”,这在他的《离子化》等摒弃了传统的旋律一主题构思及传统结构原则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并成为60年代音色音响作曲法的先声。

    瓦雷兹是现代音乐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许多评论家认为,他具有预见性的创作观与技法,使他成为“本世纪前半叶唯一的一位合乎逻辑地为20世纪音乐奠定技术与美学基础的作曲家”。

    但也有人抨击他“在音乐领域中的无知”,他的音乐具有“破坏性”,“取消了法则,否定了我们感官现实的基础”。

    (杨立青) skbshge 贝尔格 贝尔格(Alban,Berg,18851935) 奥地利作曲家。

    19041910年从勋伯格学习作曲,并成为他的朋友。

    19151918年间曾服兵役。

    贝尔格的早期作品是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