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关灯
    多首浪漫曲(其中少数经改编后出版)和钢琴奏鸣曲(作品1,1908)。

    这些作品尚不具备独立性,受到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的影响,但作曲家赋予旋律以极大的表情,并努力削弱调性联系,从中可以看出表现主义的倾向。

    在如下的作品中进一步表现出上述倾向:弦乐四重奏(作品3,1910)、为单簧管和钢琴写的四首小曲(作品5,1913)。

    在这些作品中,贝尔格部分地追随着勋伯格,部分地追求新的表现手段。

    在五首用乐队伴奏的独唱歌曲(作品4,1912)中,作曲家别出心裁地将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特点结合在一起。

    在为乐队写的三首小曲(作品6,1914)中,则受到马勒晚期交响乐作法的影响,但是不同于马勒宏大的交响乐构想,而是体现出浓缩、简练、格言式的特点。

    这些作品的特点在很多方面预示了歌剧《沃采克》的风格。

     他的第一部歌剧《沃采克》(作品7,19171921)为他确立了世界性的声誉,这部歌剧在德国和欧洲其他许多国家演出,成为20世纪20年代欧洲音乐戏剧舞台上最活跃的剧作之一。

    纳粹时期该剧在德国被禁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重又出现在欧洲和美国的歌剧舞台上。

    大约从1925年开始,贝尔格开始采用十二音体系的原则,一批室内器乐作品的诞生标志着他的创作趋于成熟,这些作品有:为钢琴、小提琴和十三件管乐器作的室内协奏曲(1925),为弦乐四重奏写的《抒情组曲》(1926)。

    十二音体系原则的运用,在小提琴协奏曲和歌剧《露露》中体现得较为突出。

    作曲家从1928年开始致力于歌剧《露露》(19281935)的创作,但是没有来得及完成,《露露》和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一样,在作曲家死后才得以上演。

    小提琴协奏曲《回忆最亲爱的人》(1935)是贝尔格器乐作品的代表作。

    贝尔格是新维也纳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但他既不属于勋伯格所特有的心醉神迷的神秘主义,也不具备韦伯恩所特有的那种纯理性的抽象性。

    贝尔格的创作更富于生活,更热情,他将新颖的音乐语言和古典的音乐形式结合起来,无论是音乐语言还是音乐形象,贝尔格都保持着与晚期浪漫派艺术的联系。

    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露露交响曲》(1934),音乐会咏叹调《葡萄酒》(女高音与乐队,1929),此外还写有很多捍卫勋伯格体系的文章。

    (钱亦平) skbshge 维拉罗勃斯 维拉罗勃斯(HeitorVillaLobos,18871959) 巴西作曲家、指挥家、民俗学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

    他没有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

    从十二岁起就开始演奏活动,在乐队中担任大提琴手。

    从1905年起开始研究巴西的民歌和民间舞蹈音乐。

    19221926年间因获巴西政府奖学金旅居巴黎,在此期间以指挥家的身份在很多国家举行音乐会。

    1931年受政府委托由他发起组建巴西唯一系统的音乐教育机构巴西音乐学院并任院长。

    1942年建立民族合唱音乐学院。

    在维拉罗勃斯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印象主义的明显影响,他的十五首为各种乐器写的《肖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他为各种乐器写的九部《巴西的巴赫风格》,力图用巴西的民族语言和风格表现巴赫的精神,富有特色。

     维拉罗勃斯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