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我在福建有条路

关灯
    两日后,无论是在职的还是退休的苏州籍的官员,特别是陆家女眷的父亲兄弟叔伯侄甥,家家都凑了钱送到织造局。

    廖宣把大部分钱财解送内帑,令锦衣卫把陆完家的女眷留在织造局做苦役,并给正德上了奏疏。

     陆完家的财产颇多,田地、商铺、家宅被发卖,最后又被陆完的亲戚压价买去,中间大量的差价都不知所踪,杨植也没兴趣去沾这些血钱。

     眼看元旦快到,锦衣卫们归心似箭,匆匆发卖完不动产,把陆家的男丁打入囚车,带着抄来的钱财匆匆回南京复命,因为皇上来南京了。

     十二月第二十三天即丙戌日,正德到达他忠实的南京城。

    来到南京他就身不由己,先去太庙把一个一个太祖以上的祖先祭祀个遍,再去长陵献陵等祖宗陵墓拜祭。

     国子监也已经放年假,杨植、舅舅小舅子赵大张二等凤阳亲友浩浩荡荡,回到凤阳去过年,涂惟不敢回南昌,王阳明给南京的奏疏说南昌还有朱宸濠余匪。

     在凤阳的新年与过去完全不同,亲友更多,郭雪似乎显了怀,让袁守诚、冯氏松口气。

     过完元宵,日子逐渐恢复正常,知县派人请杨植去内衙书房谈事,当然夏师爷也在。

     陆知县开口便说:“我这一任已经届满,不想再宦游了。

    我年前就打了致仕报告,过几日新知县就会来接替我。

    ” 陆、夏两家与凤阳商行的合作非常愉快,杨植想想说:“我送老父母和夏师爷去华亭县吧,就当游学!” 秀才有游学特权,所以可以到处跑,不用在路引上标注去哪里。

     陆知县非常感动:杨植很有春秋古人之风!夏师爷就没有那么天真,他知道杨植做事的目的性很强,虽然自己从来不知道杨植做事的目的是什么。

     过几日新知县上任,凤阳县士绅照例在凤阳城门外演出放鞭炮、送万民伞、脱靴子、送上程仪欢送陆知县的剧本,杨植带着赵大张二护送陆老爷夏秀才回华亭县。

     路上无话,几人坐船走运河经扬州直下苏州。

     按大明制度,退休老干部等同于他原来的官员身份,一路上的待遇按在任时的待遇:住官驿,货物免过境税,沿途地方官员派车、船,征民夫兵丁衙役为之服务,路上几乎不花钱的。

     一行人来到苏州府城,住在城外官驿,刚刚住下,夏秀才前去吴江县衙门让县里派船、派民夫,不一会驿站大使就送来几张拜帖。

     陆老爷接过来一看,有前广西布政使张某、前陕西按察使李某、前湖广巡抚王某等等,帖上说请陆老爷一行人晚上去太湖边的“听雨小筑”小酌一杯,届时豪华车马接送。

     这多么令人欣慰:金杯银杯,不如士大夫的口碑!我兢兢业业,造福凤阳,官声竟然名扬苏松! 身边杨植却接过拜帖看一眼,对驿站大使说道:“你去告诉门外众人,我辈士子古道热肠,急公好义,并非挟恩图报!让他们回去,就当没有这回事!”说着把拜帖还给大使,挥手赶走了他。

     陆老爷瞠目结舌,你杨植算哪根葱,夏秀才不在身边,我的事能轮到你作主? 过一会夏秀才回来说:“吴江县派了一艘彩船征了五名民壮,送我们去华亭,是不是僭越了?这不是七品官的待遇,恐惹物议!” 杨植说:“那就不要吴江县派船了,我们明天自己雇个船回华亭县。

    听我的没错,没有人比我更懂苏松!” 陆夏二人莫名其妙,第二天一行人大早就离开驿站,到码头雇了一艘船,偷偷离开苏州。

     一路无话,华亭距苏州很近,船只张满帆很快到了华亭县。

     按官场规矩,陆老爷致仕回到了华亭还是官身,有义务亲自拜访华亭县父母官备个案,有义务为县里政务出计献策。

     华亭知县在搞劝农劝学兴修水利等政务时,有义务把有官身的退休老干部请来参政议政,逢年过节搞搞茶话会。

     递过帖子得到答复后,陆前知县老爷左边一个夏秀才老爷,右边一个杨秀才老爷,后面跟着好大儿陆员外老爷,每名老爷身边两个仆役,威风凛凛浩浩荡荡直奔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