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我在福建有条路

关灯
    华亭知县三十岁刚出头,也是刚上任的。

    这种客人身份与知县对等,不能只叫师爷出面。

    于是亲自在书房接见四名客人,几人满满坐了一屋子。

     按主宾落座后,陆老爷和知县按官场或者说士人礼仪互叙年齿、功名、籍贯。

     华夏知县对陆老爷自我介绍:“本县聂豹,字文蔚,前辈叫我双江也可以,我是正德十二年进士。

     双江籍贯江西吉安府永丰县,考上进士后才发现自己学问不精深,所以回老家又读了几年书,年后第一次出仕来华亭县。

     双江对华亭县有些想法,正需要华亭乡贤鼎力相助。

    ” 哟,又是一位吉安人!又是一位未来拜王阳明为师的吉安人! 杨植熟视聂豹良久,被聂豹第六感探知。

    聂知县以为小秀才是陆老爷的晚辈,被带出来见世面与自己混个脸熟,直接问人不礼貌,于是转向陆老爷问道:“这位小友,是陆前辈的亲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陆老爷介绍说:“此位小友是凤阳锦衣卫总旗,南直江北五府小三元,杨植杨树人。

    ” “啊?”聂豹顿时有刮目相看的神情。

    “莫不是写下‘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诗句,罗天官的弟子,被圣上捏过肩的杨树人?” 陆老爷夏秀才齐齐吃惊,他们在官场上没有根脚,对升迁没有任何想法;再加上身处江北地域,凤阳对文人圈隔绝,使得他们消息较闭塞。

    两人平时也不怎么关注外面的事,哪怕是邸报都懒得看。

     陆老爷当知县时经常去社学、县学劝学,不免有些童生、秀才四处张扬说知县跟自己谈笑风生。

    前年只听杨植吹牛逼说与罗翰林在南京吏部论道,还以为是少年仔跟那些书生一样攀附吹水。

     没想到杨植居然真的是罗老天官的弟子,听话音还和皇上互动过? 陆老爷乜呆呆地一下愣住了:杨植你踏马的不是人!早把一切告诉我,我就不辞职归乡了! 却见杨植谦虚地说:“晚生是‘泥絮沾来薄幸名’罢了!现在已经过了愤青的年龄!” 杨植把话题锁死,聂知县有主要宾客在,礼仪不允许跟杨植多谈,又向陆老爷道:“陆前辈治民经验老道,今日归隐旧居,逍遥林泉固然好,但县里的事务少不得要叨唠前辈,请前辈多多费心筹划!” 陆老爷心疼了自己一分钟,魂不守舍地随口说:“好说,好说。

    现在你是我的父母官,你干什么我都支持。

    ” 聂知县喜出望外,说道:“华亭江河湖汊众多,泥沙淤积,流水不畅。

    我筹划深挖河、塘,恢复交通,引河入海,围塘为田,不但可以以塘泥造田,还能使三千余户农民恢复生产!” 这也是华夏古典地方官的传统施政方针,中规中矩。

    长三角平原就是经历了华夏人民数千年的围湖围塘造田,终于从春秋时期蛮荒落后的吴越,变成唐宋之后的人间天堂,并繁荣至今。

     陆老爷身为一个合格的华夏儿女,DNA里就渴求耕地。

    他听到聂知县的宏图大志,迅速从失落的情绪恢复过来,而且还感到庆幸,遂抖擞精神问道:“那增加的耕地,县里是做公田还是拍卖给私人?” 聂知县犹豫道:“看情况吧,此项工程浩大,县里不出钱,需要乡绅捐资,县里留一半做公田,另一半看出资情况分配给出资乡绅。

    ” 这种模式也很传统,几千年来都这样。

    杨植的前世,政府搞房地产也是这样的套路。

     杨植突然问道:“晚生冒昧敢问一句,深挖的河塘是哪一处的?” 踏马的关你屁事!你家凤阳年年发大水也不见你操心! 看在罗天官面子上,聂豹非常重视杨植的问题,请师爷拿来华亭县地图,指着地图说道:“此处、此处,还有此处。

    ” 杨植看着地图,说道:“如此一来,那吴淞江更加曲折,苏州就要被倒灌了!” 聂知县、陆老爷一时愕然:你是不是说华亭县以邻为壑? 历史上就是吴淞江下游淤积不畅倒灌苏州,海瑞在万历年间花了大力气把吴淞江引入黄浦江,使得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