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胡昭开山]
关灯
小
中
大
药香仿佛有着神奇的力量,竟然托住了胡昭的身形,让他缓缓地站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胡昭惊讶地看着道长,心中对他的修为更加敬畏。
道长转身走向岩洞,他的步伐轻盈而稳健,仿佛与这片山林融为一体。
在他的身后,一只赤狐紧跟着他,它的尾巴轻轻地扫过地面,竟然在尘埃中画出了《黄庭经》的符文。
胡昭瞪大了眼睛,看着这神奇的一幕,他不禁感叹道:“道长,您的这只赤狐真是通人性啊!” 道长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只是继续领着胡昭走进岩洞。
岩洞的洞顶垂落着许多钟乳石,这些钟乳石上凝结着金粉般的光点,远远看去,就像是无数颗小星星。
胡昭好奇地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些金粉光点竟然是无数极小的篆文。
胡昭惊叹不已,他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景象。
这时,道长抬手轻叩洞壁,只听“咚”的一声,整面石壁突然发出了编钟般的清鸣。
随着这清鸣之声,那些金粉光点仿佛受到了召唤一般,迅速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黄帝内经”四个大字。
这四个大字在石壁上闪耀着光芒,笔画间流动着溪水般的光痕,仿佛是天地间的灵气在其中流淌。
胡昭被这神奇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他瞪大了眼睛,凝视着这四个大字,仿佛能从中领悟到医道的真谛。
道长看着胡昭的反应,微笑着说道:“天地将医道刻入石髓,凡人却只当它是顽石。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世人的惋惜和无奈。
赤狐忽然咬住胡昭的裤脚,拖他走向岩壁某处。
凿子刚触到石面,金粉便如活物般涌来,在凿刃前拼出人体经络图,穴位处的光点格外明亮。
老者递来一枚赤芝,伞盖上的纹路竟与岩壁经文完全吻合:"带着它下山,西麓有个孩子正在等。
" 二:采药济民 下山的小径被露水浸得发亮,胡昭的布鞋在青石板上打滑,怀中的赤芝却始终干爽。
路过鹰嘴岩时,他听见溪谷里传来压抑的哭声——穿粗布衫的妇人正跪在浅滩,怀里的男孩烧得浑身通红,额角的汗珠砸在鹅卵石上,竟腾起白色的热气。
"大姐,让我看看孩子。
"胡昭蹲下身,指尖刚碰到男孩的手腕,脉息便像烧红的铁丝般烫人。
竹篓里的赤芝突然轻颤,伞盖朝着病童的眉心转动,渗出几滴琥珀色的汁液。
他想起岩壁上的经络图,食指无意识地按在男孩的曲池穴,金粉般的光点竟顺着指尖渗入皮肤。
"这是...灵山的仙芝?"妇人认出赤芝的色泽,颤抖的手抓住胡昭的衣袖,"三年前孩子他爹进山采药,就是看见这样的红光..."话未说完便已哽咽,眼泪滴在男孩的衣襟上,竟将布料灼出小洞——原来病气已入血分,寻常草药根本无用。
胡昭将赤芝放在掌心搓揉,金粉与露珠融合成软膏,轻轻敷在男孩眉心。
奇迹在眨眼间发生:滚烫的皮肤迅速降温,眉心的软膏化作小光点钻进印堂穴,男孩紧闭的双眼忽然睁开,清澈的瞳孔里竟映着拥笔峰的倒影。
妇人连连磕头,额头撞在石板上发出"咚咚"声,胡昭忙扶起她,却发现自己的袖口不知何时沾满了金粉,在阳光下像披着碎星。
"回家后用山泉水煎柏子仁,三日后便可痊愈。
"胡昭从竹篓里取出晒干的柏子,忽然看见溪水中倒映的岩壁,竟有金色纹路在石面游走,宛如仙人挥毫。
他突然明白,师父说的"石头会说话",原是要医者用心聆听天地的药方。
三:丹炉烟煴 暮色漫进岩洞时,丹炉的火焰已变成桃花色,烟雾缭绕中竟浮现出灵山全景。
老者盘腿坐在蒲团上,赤狐趴在他膝头,尾巴扫过地面便画出山脉走向。
胡昭将空竹篓放在角落,发现篓底竟沾着几片金鳞般的石屑——那是白天凿壁时落入的经文碎片。
"今日所见,可曾解了心中疑惑?"老者抬手,丹炉烟雾突然凝结成三十六座峰的模型,第七峰处的光点格外明亮,"世人皆道修道需读万卷经,却不知灵山本身便是无字天书。
"他指尖轻点模型,拥笔峰的岩壁突然裂开,露出藏在石髓中的《黄帝内经》全文,每字都由星芒组成,"你凿开的不仅是石头,更是天地的医者仁心。
" 胡昭想起病童痊愈时眼中的峰影,忽然福至心灵:"经文不在纸上,而在济世救人的举动中?"老者抚掌而笑,赤狐竖起耳朵发出类似轻笑的呜咽。
丹炉突然轰鸣,七色火焰窜起三尺高,烟雾化作巨手,轻轻按在胡昭胸前——他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与灵山的脉搏重合,石缝里渗出的泉水声,竟与《难经》中的脉象暗合。
"明日卯时,带着凿子去拥笔峰西壁。
"老者的声音忽然低沉,"有些传承,需要用血肉来承接。
"赤狐突然立起,眼中映着洞外的月光,竟似有泪水在打转。
胡昭正要追问,丹炉烟雾却突然消散,老者已闭目养神,只余药香在岩洞中萦绕,像在诉说着古老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胡昭惊讶地看着道长,心中对他的修为更加敬畏。
道长转身走向岩洞,他的步伐轻盈而稳健,仿佛与这片山林融为一体。
在他的身后,一只赤狐紧跟着他,它的尾巴轻轻地扫过地面,竟然在尘埃中画出了《黄庭经》的符文。
胡昭瞪大了眼睛,看着这神奇的一幕,他不禁感叹道:“道长,您的这只赤狐真是通人性啊!” 道长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只是继续领着胡昭走进岩洞。
岩洞的洞顶垂落着许多钟乳石,这些钟乳石上凝结着金粉般的光点,远远看去,就像是无数颗小星星。
胡昭好奇地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些金粉光点竟然是无数极小的篆文。
胡昭惊叹不已,他从未见过如此神奇的景象。
这时,道长抬手轻叩洞壁,只听“咚”的一声,整面石壁突然发出了编钟般的清鸣。
随着这清鸣之声,那些金粉光点仿佛受到了召唤一般,迅速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黄帝内经”四个大字。
这四个大字在石壁上闪耀着光芒,笔画间流动着溪水般的光痕,仿佛是天地间的灵气在其中流淌。
胡昭被这神奇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他瞪大了眼睛,凝视着这四个大字,仿佛能从中领悟到医道的真谛。
道长看着胡昭的反应,微笑着说道:“天地将医道刻入石髓,凡人却只当它是顽石。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世人的惋惜和无奈。
赤狐忽然咬住胡昭的裤脚,拖他走向岩壁某处。
凿子刚触到石面,金粉便如活物般涌来,在凿刃前拼出人体经络图,穴位处的光点格外明亮。
老者递来一枚赤芝,伞盖上的纹路竟与岩壁经文完全吻合:"带着它下山,西麓有个孩子正在等。
" 二:采药济民 下山的小径被露水浸得发亮,胡昭的布鞋在青石板上打滑,怀中的赤芝却始终干爽。
路过鹰嘴岩时,他听见溪谷里传来压抑的哭声——穿粗布衫的妇人正跪在浅滩,怀里的男孩烧得浑身通红,额角的汗珠砸在鹅卵石上,竟腾起白色的热气。
"大姐,让我看看孩子。
"胡昭蹲下身,指尖刚碰到男孩的手腕,脉息便像烧红的铁丝般烫人。
竹篓里的赤芝突然轻颤,伞盖朝着病童的眉心转动,渗出几滴琥珀色的汁液。
他想起岩壁上的经络图,食指无意识地按在男孩的曲池穴,金粉般的光点竟顺着指尖渗入皮肤。
"这是...灵山的仙芝?"妇人认出赤芝的色泽,颤抖的手抓住胡昭的衣袖,"三年前孩子他爹进山采药,就是看见这样的红光..."话未说完便已哽咽,眼泪滴在男孩的衣襟上,竟将布料灼出小洞——原来病气已入血分,寻常草药根本无用。
胡昭将赤芝放在掌心搓揉,金粉与露珠融合成软膏,轻轻敷在男孩眉心。
奇迹在眨眼间发生:滚烫的皮肤迅速降温,眉心的软膏化作小光点钻进印堂穴,男孩紧闭的双眼忽然睁开,清澈的瞳孔里竟映着拥笔峰的倒影。
妇人连连磕头,额头撞在石板上发出"咚咚"声,胡昭忙扶起她,却发现自己的袖口不知何时沾满了金粉,在阳光下像披着碎星。
"回家后用山泉水煎柏子仁,三日后便可痊愈。
"胡昭从竹篓里取出晒干的柏子,忽然看见溪水中倒映的岩壁,竟有金色纹路在石面游走,宛如仙人挥毫。
他突然明白,师父说的"石头会说话",原是要医者用心聆听天地的药方。
三:丹炉烟煴 暮色漫进岩洞时,丹炉的火焰已变成桃花色,烟雾缭绕中竟浮现出灵山全景。
老者盘腿坐在蒲团上,赤狐趴在他膝头,尾巴扫过地面便画出山脉走向。
胡昭将空竹篓放在角落,发现篓底竟沾着几片金鳞般的石屑——那是白天凿壁时落入的经文碎片。
"今日所见,可曾解了心中疑惑?"老者抬手,丹炉烟雾突然凝结成三十六座峰的模型,第七峰处的光点格外明亮,"世人皆道修道需读万卷经,却不知灵山本身便是无字天书。
"他指尖轻点模型,拥笔峰的岩壁突然裂开,露出藏在石髓中的《黄帝内经》全文,每字都由星芒组成,"你凿开的不仅是石头,更是天地的医者仁心。
" 胡昭想起病童痊愈时眼中的峰影,忽然福至心灵:"经文不在纸上,而在济世救人的举动中?"老者抚掌而笑,赤狐竖起耳朵发出类似轻笑的呜咽。
丹炉突然轰鸣,七色火焰窜起三尺高,烟雾化作巨手,轻轻按在胡昭胸前——他清晰地听见自己的心跳与灵山的脉搏重合,石缝里渗出的泉水声,竟与《难经》中的脉象暗合。
"明日卯时,带着凿子去拥笔峰西壁。
"老者的声音忽然低沉,"有些传承,需要用血肉来承接。
"赤狐突然立起,眼中映着洞外的月光,竟似有泪水在打转。
胡昭正要追问,丹炉烟雾却突然消散,老者已闭目养神,只余药香在岩洞中萦绕,像在诉说着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