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胡昭开山]

关灯
    誓言。

     四:羽化之兆 子时的月光最是清冷,胡昭躺在干草堆上辗转难眠。

    石台下的泉水突然变得湍急,叮咚声里竟夹杂着金属摩擦的锐响——那是灵山元气紊乱的征兆。

    他起身查看,发现丹炉的火焰不知何时变成了纯白色,老者盘腿坐在炉前,身影竟如薄纱般透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守炉人的使命,便是等一个能让灵山经文现世的人。

    "老者没有回头,声音却清晰地传入胡昭耳中,"三百年前,石人公舍头护山,贫道便在此守着这炉本命真火。

    "赤狐忽然跳上丹炉,化作一团赤光融入火焰,炉中顿时浮现出石人公无头屹立的身影,"你看见的赤芝,是石人公血珠所化;你凿开的经文,是天地借你的手重写。

    " 胡昭震惊地望着老者逐渐透明的身体,发现他的衣摆已开始消散,化作金粉飘向岩壁。

    丹炉突然发出凤鸣,七色烟雾聚成朱雀,展翅时竟带出石人公的声音:"真正的守护,不在头颅,而在心间。

    "老者转身,眼中倒映着朱雀的火羽,"当年真君留下丹炉,便是要等医者来接。

    记住,炉中炼的不是金丹,是众生疾苦。

    " 话音未落,老者的身体已化作万千金粉,唯有眉心一点红光飞向胡昭。

    他本能地张开手掌,红光落入掌心,竟变成半枚血色石印,与岩壁上的经文印记完全吻合。

    丹炉在此时发出巨响,炉盖自动打开,里面躺着粒鸽卵大小的丹药,表面流转着灵山三十六峰的光影。

     五:遗丹炉的奇迹 再次睁开眼时,拥笔峰已被金光笼罩。

    胡昭发现自己靠在岩壁上,手中紧握着丹炉,炉身不知何时刻满了新的纹路——那是他昨日凿壁时的轨迹,每道刻痕都在发光,宛如星星坠入石面。

    山脚下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呼,他低头望去,只见百姓们跪在山道上,对着拥笔峰顶礼膜拜,因为整面岩壁的青苔已退去,露出金光闪闪的《黄帝内经》全文,每个字都在缓缓转动,像在给世人讲解医理。

     "胡昭!"熟悉的呼喊传来,昨日获救的男孩正被母亲抱着跑上山,孩子手中举着朵金色的野花——那是从未在灵山出现过的品种,花瓣竟呈医书的翻开状。

    胡昭伸手接过,花瓣上突然浮现出药方,正是治疗山民们多年的顽疾。

    他忽然明白,老者留下的丹炉不仅是器物,更是连通天地与人心的媒介。

     丹炉底部刻着新的字迹:"以凿为笔,以血为墨,写尽灵山医道。

    "胡昭想起老者临终前的话,将丹药放回炉中——这粒凝聚着三百年元气的金丹,不该是升仙的捷径,而该是济世的药引。

    他举起凿子,在岩壁空白处刻下第一个字,金粉顺着凿刃流出,竟在石面画出药草的脉络,连石缝里的野菊都朝着刻痕方向生长。

     山风掠过岩洞,带来李老真君的鹤唳:"小子,可懂得为何守炉人要等你来?"胡昭笑了,望向丹炉中升起的烟雾,那烟雾竟化作石人公的轮廓,无头的石躯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威严——原来无论是石人公的血,还是守炉人的丹,最终都是为了让医者的心与灵山的脉动同频。

     六:烟雾缭绕 三个月后,拥笔峰下立起三丈高的石碑,碑额刻着"胡昭开山",碑身却空无一字——因为整面岩壁已是最好的经文。

    丹炉被安置在岩洞中央,炉中烟雾终年不散,春天是带着花香的白雾,夏天化作能解暑的青岚,秋天变成金黄的药雾,冬天则凝结成保护山林的冰晶。

     "仙人,您看!"虎娃的叫声打断了胡昭的沉思。

    他抬头望向天空,七色烟雾正聚成朱雀形状,尾羽扫过之处,云朵竟变成了药草的模样:黄芪状的云飘向旱田,当归状的云停在病家屋顶。

    更神奇的是,朱雀的眼睛是两颗流动的光点,仔细看竟是石人公的血珠与守炉人的金粉所化。

     胡昭摸了摸腰间的凿子,刃口已有些许缺口,却比任何时候都更锋利。

    他知道,灵山的医道传承才刚刚开始:明日要去三十六峰寻找新的药石,后日该教山民辨认岩壁上的经络图,下个月或许该在山脚建个医馆,让每个孩子都懂得,最灵的丹药不在炉中,而在看见他人疾苦时,愿意伸出的那双手。

     暮色降临,丹炉的火焰又变成了桃花色。

    胡昭靠在岩洞门口,望着拥笔峰的剪影,忽然听见石缝里传来细碎的响声——那是新的经文在生长,是天地在续写医者的故事。

    他笑了,知道自己永远不会孤独,因为灵山的每块石头,每株药草,甚至每缕烟雾,都是守炉人留下的印记,都是石人公守护的延续。

     当第一颗星子亮起,胡昭取出师父留下的《采药图》,发现水渍早已干去,纸上却多了行新的墨字:"凿开石山易,凿开人心难。

    "他抬头望向岩壁,金光闪闪的经文正在月光下流淌,忽然明白,自己要凿的从来不是石头,而是让天地的仁心,永远在世人心中回响。

     喜欢大话灵山请大家收藏:()大话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