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关灯
小
中
大
自带着两个坛子以冲锋的速度朝着北方疾驰。
一时间尘土飞扬,马蹄声乱。
待得尘埃重新落回到地面之后,马队已变成了远处的四个黑影。
过不多时,黑影们似乎分散开来,奔向不同的方向。
李善德望着消失的黑影们,眼神就像一个穷途末路的赌徒,紧盯着一枚高高抛起尚未落地的骰子。
“子美啊,我如你所愿,在此拼死一搏了。
”他喃喃道。
在李善德五十多年的人生里,一直是跟数字打交道。
及第是明算科,入仕后每日接触的都是账册、仓簿、上计、手实……他不懂官场之术,不谙修辞之道,他这一生熟悉的只有数字,也只信任数字,当危机降临时,他唯一所能依靠的,亦只有数字。
从京城到岭南的漫长旅途中,李善德除了记录沿途里程之外,一直在用算学思考一件事:“荔枝转运的极限在哪里?” 无论是刘署令、韩十四还是杜甫,所有人都认为新鲜荔枝太易变质,不可能运到长安。
这个结论没错,但太含糊了,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详尽的回答。
事实上,当李善德严肃地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时,才发现它复杂得惊人。
什么品种的荔枝更耐变质?何时采摘为宜?用飞骑转运,至少要多快的速度?与荔枝重量有何关系?飞骑是用稳定性更好的蜀马滇马?还是用速度更快的云中马、河套马?是走梅关古道入江西?还是走西京古道入湖南?是顺江上溯至鄂州,还是直上汴州?倘若水陆交替,路线如何设计最能发挥运力?每一条路,在荔枝腐坏前最远可以抵达何处? 从荔枝品种到储存方式,从转运载具到转运路线,从气候水文到驿站调度,无数变量彼此交错,衍生出恒河沙般的组合可能。
李善德在途中就意识到,这件事要搞明白,纸面无用,必须要做一次试验才能廓清。
单就试验原理来说,它并不复杂。
因为把新鲜荔枝运送到长安,只有两个办法:延缓荔枝变质的时间,或者提高转运速度。
对于第一点,李善德并没有太多好办法。
峒人的秘诀不靠谱,他唯一的收获是在胡商的海船上发现了一种双层瓮。
这种瓮本来用于海运香料,以防止味道散失,李善德觉得运荔枝正合用。
先将荔枝用盐水洗过,放入内层,坛口密封;然后外层注入冷水,每半日更换一次,可以让瓮内温度不致太热。
目前也只能做到这程度了。
而第二点,才是真正的麻烦。
他通过苏谅帮忙,购置了近百匹马、雇佣了几十名骑手以及数条草撇快船,一共分做四队。
他们将携带装满了荔枝的双层瓮,从四条路同时出发。
第一支走梅关道,走虔州、鄂州、随州,与李善德来时的路一致;第二支走西京道,这是一条自东汉即修建的谷道,自乳原至郴州、衡州、谭州而至江陵,是直线距离最近的一条;第三支也走梅关道,但过江之后,直线北进至宿州,加入到大唐的江淮漕运路线,沿汴河、黄河、洛水至京城;第四支则直接登舟
一时间尘土飞扬,马蹄声乱。
待得尘埃重新落回到地面之后,马队已变成了远处的四个黑影。
过不多时,黑影们似乎分散开来,奔向不同的方向。
李善德望着消失的黑影们,眼神就像一个穷途末路的赌徒,紧盯着一枚高高抛起尚未落地的骰子。
“子美啊,我如你所愿,在此拼死一搏了。
”他喃喃道。
在李善德五十多年的人生里,一直是跟数字打交道。
及第是明算科,入仕后每日接触的都是账册、仓簿、上计、手实……他不懂官场之术,不谙修辞之道,他这一生熟悉的只有数字,也只信任数字,当危机降临时,他唯一所能依靠的,亦只有数字。
从京城到岭南的漫长旅途中,李善德除了记录沿途里程之外,一直在用算学思考一件事:“荔枝转运的极限在哪里?” 无论是刘署令、韩十四还是杜甫,所有人都认为新鲜荔枝太易变质,不可能运到长安。
这个结论没错,但太含糊了,没有人能给出一个详尽的回答。
事实上,当李善德严肃地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时,才发现它复杂得惊人。
什么品种的荔枝更耐变质?何时采摘为宜?用飞骑转运,至少要多快的速度?与荔枝重量有何关系?飞骑是用稳定性更好的蜀马滇马?还是用速度更快的云中马、河套马?是走梅关古道入江西?还是走西京古道入湖南?是顺江上溯至鄂州,还是直上汴州?倘若水陆交替,路线如何设计最能发挥运力?每一条路,在荔枝腐坏前最远可以抵达何处? 从荔枝品种到储存方式,从转运载具到转运路线,从气候水文到驿站调度,无数变量彼此交错,衍生出恒河沙般的组合可能。
李善德在途中就意识到,这件事要搞明白,纸面无用,必须要做一次试验才能廓清。
单就试验原理来说,它并不复杂。
因为把新鲜荔枝运送到长安,只有两个办法:延缓荔枝变质的时间,或者提高转运速度。
对于第一点,李善德并没有太多好办法。
峒人的秘诀不靠谱,他唯一的收获是在胡商的海船上发现了一种双层瓮。
这种瓮本来用于海运香料,以防止味道散失,李善德觉得运荔枝正合用。
先将荔枝用盐水洗过,放入内层,坛口密封;然后外层注入冷水,每半日更换一次,可以让瓮内温度不致太热。
目前也只能做到这程度了。
而第二点,才是真正的麻烦。
他通过苏谅帮忙,购置了近百匹马、雇佣了几十名骑手以及数条草撇快船,一共分做四队。
他们将携带装满了荔枝的双层瓮,从四条路同时出发。
第一支走梅关道,走虔州、鄂州、随州,与李善德来时的路一致;第二支走西京道,这是一条自东汉即修建的谷道,自乳原至郴州、衡州、谭州而至江陵,是直线距离最近的一条;第三支也走梅关道,但过江之后,直线北进至宿州,加入到大唐的江淮漕运路线,沿汴河、黄河、洛水至京城;第四支则直接登舟